清妍一觉睡到晌午。
“啊,真舒服!
唉呀,都十一点多了!”
清妍赶紧起来,没想到一觉睡这么长时间,肚子有点饿了。
“奶,前院朵朵没来吗?”
“来了,看你睡得香,就没让她喊你。我让她们下午过来,正好帮着包饺子。”
余奶奶又往灶坑里添了一块绊子,锅要开了。
“奶,中吃啥?”
“酱焖杂鱼贴饼子。你三哥上午送过来不少鱼,他在河边下的网,连大带小端来一盆呢。
开春的鱼,鲜着呢。”
余三哥喜欢整鱼,家里大大小小的网有很多。
“我闻着好像是炖鱼的味道,没想到三哥这么厉害,现在水还很凉吧,对身体不好。”
东北的五月,气温还不高,尤其这边靠近边境,气温会更低一些。
“挺凉的,不过庆林上次回来,给你三哥带回来一双靴子,挺厚实的。”
余庆林和他三哥关系比较亲近,两家来往的多。不说别的,家里用的所有木制品都是余三哥做的。
衡衡和绾绾的玩具,他们三大爷也没少做,木头手枪,木头小车,余三哥心灵手巧。
没一会,余庆林和余爷爷带着孩子们回来了,清妍和余奶奶张罗着吃饭。
“太奶奶,你好厉害,这鱼好吃。”
衡衡这孩子挺有意思的,平时不爱吱声,但是,他想要说的时候,那话也很密,还说的很到位。
“好吃!”
绾绾碗里有清妍夹的鱼肉,挑完刺的,小丫头也知道香臭。
牙还没张全,还喜欢吃带嘎巴的饼子。
吃完饭,衡衡又跑出去了,他去后院找壮壮了。
“媳妇,我一会要上山,晚饭前回来。”
“知道了,你带着水壶,别着急,抻悠着干,别累狠了。”
清妍知道余庆林要去弄山上的那块地,这两年没种,要费一番功夫了。
“带着呢,我走了。”
余庆林骑着自行车离开了,清妍收拾好碗筷,准备晚上包饺子用的馅料。
“奶,你睡一会,我看着绾绾呢。”
“行,我去眯一会。年纪大了,白天睡不着,但是眯一会也管用。”
老太太腿脚还挺利索,记忆力还不错,一点不糊涂。
“妈妈,花花。”
“绾绾,喜欢花啊,那边还有,慢点,别摔倒了。”
清妍家杖子一圈都栽了不少荆棘丛,很多荆棘是开花的。
绾绾很稳当,从小就稳当。刚开始走路的时候,都是一步一步慢慢来,从来不会不管不顾的往前跑,几乎没摔过跟头。
小孩子的性格,很多都是天生的。后天也会改变,但是大部分都改不了。
清妍拿着小板凳,坐在门口摘菜,时不时的看着绾绾。
余庆林采的野菜有不少,荠荠菜,婆婆丁,山葱,柳蒿芽,山芹菜,山韭菜……
清妍打算做个荠荠菜肉馅,山芹菜肉馅的,韭菜鸡蛋和鱼肉馅。余三哥拿来的鱼有两条大草鱼,正好可以剁鱼肉馅。
猪肉就两斤,这么多人,也不能都是素馅的,鱼肉也算荤腥。
“清妍,我拿来一些腊肉。”
“红姐,你在哪淘来的腊肉,看着颜色不错。”
红姐拎着篮子带着孩子们进来,衡衡和壮壮跑得快,一进门,就跑到葡萄架下面去了。
红姐家的二儿子石头和绾绾同岁,比绾绾大一点,是个很安静的孩子。
“绾绾,石头哥哥来了,你要不要和石头哥哥一起玩?”
绾绾看了一会,点点头,“石头哥哥。”
石头看着穿的干干净净的绾绾,眉开眼笑,慢慢走过去。
“清妍,你家绾绾可真干净。我家壮壮和石头已经很注意卫生了,也不太淘气,在村里,是数一数二干净的小孩了。
可是和绾绾一比,还是差很多。绾绾是整个人都透着干净,不仅仅是衣服。”
红姐很稀罕绾绾,正在考虑,是不是再生个闺女。
“谁干净?谁都比我家的两个淘气包干净。”
闫朵朵带着孩子推门进来,语气里的无可奈何相当明显。
“你就知足吧,你家两个孩子身体多好,几乎不生病。”
红姐想起自家的两个,虽然不淘气,但是体质和多多家的两个没法比。
“这是他俩唯一的优点了!
你看看,早上刚换的衣服,现在已经看不出干净样了。尤其丫丫,我都不敢给她做颜色浅的衣服,真是洗不出来。
新衣服,不是弄的脏兮兮的就是被刮的尽是口子。
清妍之前给做的裙子,已经彻底按废了。”
想起自家闺女,闫朵朵是真的头疼,不知道咋办。
她小时候也淘气,胆子也大,但是,她家闺女比她厉害多了。小丫头腿脚快,还没等她伸手呢,人家已经跑远了。
“每个孩子的性子都不一样,只要注意性子别坏了就好。
丫丫这样也不错,以后,可以进部队或者考个警官学校。”
清妍没有什么育儿经验,只是想着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好。想想几十年以后的孩子,缺少真正的快乐,还动不动就抑郁。
“那也得学习好啊,我看够呛。”
闫朵朵觉得她家的两个孩子都不像会念书的样。
“那可不一定,上学了才知道。”
清妍打算明年送衡衡去上学了。衡衡七三年底出生的,现在还不满六周岁,有点小。
“你家衡衡啥时候上学?”
“明年九月份送去,你们呢?”
壮壮和丫丫比衡衡大几个月,马上快六周岁了。
“我们也明年送,今年还是有点小,主要是学校有点远,要走十来里地呢。”
“我们也明年送,壮壮身体稍微弱一些,晚一年也不耽误啥事。”
红姐不舍得孩子这么小就去学校,害怕他生病。
主要是大队上没有学校,要走那么远去上学。
“清妍,你们住的地方离学校远吗?”
红姐不清楚县里有几个小学,也不记得县医院附近有没有学校。
“我们家附近有学校,离的不远。”
县里有好几个小学,清妍家附近的学校是县里最好的小学,收的是县医院附近各个单位的孩子。
还有铁路子弟学校,还有厂子弟小学等等。
“那挺好的,以后还有少遭罪。”
红姐有点羡慕了,她和清妍一起来这边下乡,同样嫁在了队上。但是,清妍现在是县医院的正式职工,孩子也跟着吃商品粮,有好学校上。
“要不,你们去县里的收购站找找,有一些组装自行车的,不需要自行车票,价格也便宜很多。”
孩子上学的事情,清妍帮不上忙。现在城乡划分很明显,没有城镇户口,真的不好弄。
“真的,那我让大军去看看。要是买了自行车就方便多了了,来回接送孩子用不了几分钟。”
闫朵朵上心了,她和大军手里有些积蓄,买辆新自行车也能买的起,就是没有票。
“那我也和杨树商量商量。”
红姐也动心了,她也想给孩子好一点的生活,至少比她小时候过得好。
闫朵朵大咧咧的,没啥想法。但是清早能察觉出红姐心态上的变化。
没办法,自己的日子自己过,谁也不能代替谁过日子。
没一会,三个人又开始唠其他的了。大多数是朵朵在说,她好奇清妍家县里的院子,要去看看。
春日暖阳下,院子里嬉闹的孩子,被孩子追着跑的猫猫狗狗,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春日图画。
喜欢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