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皇帝又问,“诸卿觉得如何?”
这时沈尚书从贾故和右侍郎的话音里反应过来了,反正作为一部尚书,不能约束手下侍郎,已经是失职了。
还不如直接一个口发声算了,还能挽回点颜面。
他索性把心一横,在其他大臣发声前朗声支持道:“臣以为贾侍郎所言极是!皇长孙得陛下亲自教养,正可继陛下英明,使我朝百年安稳!”
礼部全员支持。
翰林院新任掌院黎大学士立刻附议:“长幼有序,礼之大道,太孙可立。”
太常寺、鸿胪寺相继出列,都察院左都御史也高声唱和。
顷刻间殿上支持嫡长的清流,便与其他人分裂出来了。
最惊愕的应该是晋王。
他不可思议瞪大眼,看着自己王妃的亲姑父、户部张尚书竟也在之后出列支持道,“臣附议,立太孙正合国体。”
张尚书心里苦啊!
明明是个能臣干吏,没有晋王这一个姻亲都走到闽浙总督位置上了。如今却太子已立的情况下,不得已站队晋王已经够烦的了。
再看皇帝态度,他拉人站队晋王,平衡太子势力,但他也不愿意废太子啊!
张尚书这样的明白人肯定不能做太子继位的炮灰。
如今正好借礼部带起的声势,向太子表明心意。
而且有礼部带着翰林院、太常寺、鸿胪寺一起支持。
自己随众唱名附议一下而已。
反倒是吏部刘尚书不敢胡乱说话。
他新晋天官,深知“立太孙”是皇帝家事,自己若贸然附和,反而显得众臣一起逼迫圣上。
于是从始至终,他只学着几位阁老的样子,低头一言不发。
这时也许是为了看对方神色,太子与晋王竟忽然对上了眼,又各自回头。
皇帝高坐御座之上,将众臣神色尽收眼底,唇角那抹似笑非笑终于化作朗声一笑:“既如此,大皇孙可立为太孙!”
殿下群臣高呼“万岁”。
东宫多了一个即位的大义名分,太子手指微颤。
而晋王却忽然怔住,他再次见识到了父皇对东宫的支持,一时心思复杂,半晌才随着众人一起呼和“圣上英明”。
等下朝后,众臣如潮水般退出午门。
日头初升,照在御街金砖上,是一片耀眼的金色。
沈尚书、刘尚书、王行、还有因为怕皇帝觉得京营有心思,一直未曾出声的许临都聚贾故这了。
连太子也缓了脚步,负手往这边来了。
贾故一眼瞥见,忙退后几步,把赵阁老让到人群正中,自己侧身半退,示意赵阁老来帮自己应付他们。
果然,几人来先和赵阁老打招呼。
众人又一起给太子行礼后,赵阁老先含笑恭贺太子道:“今日同殿共奏,可见太子、太孙皆是众望所归,实乃社稷之福。”
太子当真觉得想请立太孙,却不提前给东宫告知的贾侍郎主意有些大。
此时他先向阁老颔首,随即目光一转,见眼前众臣和贾故都有关系,他便没了顾忌,落在贾故身上,语气不轻不重的直接问道:“贾侍郎为何有立太孙之想,本宫之前竟未曾得知。”
贾故的确没和别人商议,但是不妨碍他此时面上带几分憨直,糊弄太子,“老臣一时突发狂想,皇长孙养在陛下、皇后膝下,早定名分,陛下便更放心将朝政委于太子殿下。今日殿上一观,果如臣料,户部张尚书都附议,可见天心人意俱在殿下。”
太子一听张尚书,胸口那点子不悦立刻消散。
张尚书曾掌闽浙,如今又掌户部。
实权极重,又是晋王妃亲姑父。
今日竟也出声,可见立太孙确能添东宫羽翼。
再者今日一役,贾侍郎以礼部侍郎之身牵起半朝文臣,的确壮了东宫威势。
太子又环视一圈,见赵阁老、刘尚书、沈尚书、王行、许临几人都是支持的态度,到底熄了再问话的心思,只温声道,“贾侍郎之心,本宫知道了。”
说罢,太子又朝众人颔首,为了表示自己知晓如今形势,并且算是赞同今日贾故之举,他又面做感慨道,“诸位大人同心,本宫深感欣慰。”
众臣齐声回礼:“愿为殿下分忧。”
太子前脚刚走,沈尚书便拭额苦笑:“贾侍郎,你这一手,险些把我礼部吓散架。”
当着赵阁老的面,沈尚书还故意说贾故,“日后若有此等大事,还请先与本部堂知会一声。”
话虽说得平和,却分明是在赵阁老和刘尚书面前摆礼部首官的谱。
怕再不敲打,贾侍郎就真不把他放在心上了。
贾故哪会听不懂,立即躬身,一副诚恳认错的样子:“今日是下官之错,待回部之后,下官再将细情给尚书大人解释清楚。”
沈尚书本就不是强势之人,此时见贾故当着赵阁老和吏部刘尚书的面如此谦恭,给自己认错,使他在众人面前挽回了面子。
他心里的火气便消了大半,也不再与贾故计较,抖了抖袍袖,先一步上轿去了。
至于剩下刘尚书、王行、许临三人,赵阁老先与他们解释,“立太孙的主意,是老夫给道生出的。”
刘尚书一怔,忙问:“您的意思?”
赵阁老无奈看贾故,示意他自己解释。
贾故就把太子妃兄弟找人弹劾贾政的事说了。他说,“若是太子妃家如此不容人,日后此事便会多不胜数。便是贾家不断退让,也终是有了隔阂。
为了贾家不陷入后宫纷争,才出此下策,请立太孙,把夏家推出来顶风,这都贾家不敢谋算天家、只求自保的无奈之举。”
刘尚书听完,无奈的叹了口气,他说:“道生,你与我是儿女亲家,不管谁起的头,你都要保住一身清名。这样老夫才好帮你。”
赵阁老让贾故出头请立太孙也是这个意思。
只要贾家后退一步,把夏家架出来,让贾家不陷入后宫乱局里,就算是他家真在江西借买卖收了贿赂银子,自己也能保住他们。
但若是贾故糊涂了,不管前朝局势,只在后宫钻营。那赵阁老自己也得考虑一下赵家的以后了。
贾故笑着拱手与他们二人保证道:“放心吧,我知道什么事要紧,不会乱来的。”
王行看了贾故一眼,他当着赵阁老和刘尚书的面,把刚才在朝会上没有表的态也说了出来,“我向来听老师的,侧妃也是我家里夫人妹妹,荣府有事,我无二话。”
贾故点头:“我知道你的。”
许临本是不知岳父为何突然冲动,心里七上八下,便来探个底,回家也好和父亲商议。
此时已经得了结果。
而他是京营武官,在这几个人里身份特殊,没说这种直接表态的话。只问,“我送岳丈回去?”
贾故摆手:“没事,你先回吧,顺便帮我和家里解释一下。我得去部里,跟沈尚书回话。”
许临应声告退,刘尚书也拱了拱手,先一步离去。
喜欢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