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愈烈,高鉴率领的百骑亲卫踏着最后一丝天光,抵达贵乡城下时,整座城池已然改旗易帜。城头飘扬的不再是隋室的旗帜,而是他所熟悉的“高”字大纛,在凛冽的晚风中猎猎作响。城门洞开,吊桥平放,王云垂麾下军容严整的士卒肃立两侧,眼神锐利,纪律森然。
魏征与王云垂早已得信,率众在城门内迎候。见到高鉴风尘仆仆却目光炯炯的身影,魏征快步上前,深深一揖:“主公,幸不辱命!贵乡已定,郑府君及郡内主要官员,皆在郡守府恭候主公驾临。”
高鉴翻身下马,拍了拍魏征的肩膀,目光中满是赞许与信赖:“先生辛苦!半路收到消息,得知先生兵不血刃而定郡治,此乃大功一件!”他又看向王云垂,“云垂治军严谨,入城迅速,稳而不乱,甚好!”
“此皆赖主公英明,魏先生运筹之功,末将不敢居功。”王云垂抱拳,沉声回应。
没有过多的寒暄,高鉴深知,此刻最重要的是尽快稳定人心,尤其是那些刚刚归附、心中尚且忐忑不安的前隋官员。他当即下令:“直接去郡守府。”
一行人穿过已然实行宵禁、略显空旷的街道,马蹄声在青石板上叩响,敲打着这座古城易主后的第一个夜晚。郡守府外,灯火通明,以郑孝恭、元宝藏为首,数十名身着各色官袍的官员垂手肃立,鸦雀无声。他们脸上的神情复杂难言,有惶恐,有不安,有期待,也有几分认命般的麻木。
高鉴的身影出现在视野中,所有官员不约而同地深深躬下身去。
高鉴步履沉稳,走到众人面前,目光缓缓扫过这一张张或苍老、或精明、或惶恐的面孔。他没有立刻说话,这种刻意的停顿,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让场中气氛更加凝滞。
片刻后,他方才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诸位,请起。”
众人依言直起身,却依旧不敢抬头直视。
“高鉴起兵,非为私欲,实因圣上为奸臣蒙蔽,致使天下鼎沸,黎民倒悬。”高鉴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传开,“我等志在除奸逆,再造清明,使百姓能得安居,士人能展其才。贵乡能免于刀兵,百姓能得保全,此乃魏先生之功,亦是在座诸位深明大义、顺应时势之果!高鉴,在此谢过!”
他对着众人,微微拱手一礼。
这一礼,让许多官员受宠若惊,连忙再次躬身,连称“不敢”。
“既入我麾下,便是我高鉴之同袍,是这乱世中携手共济之人!”高鉴语气一转,变得诚挚,“过往之事,无论官职高低,无论是否曾与我对垒,只要自此一心,皆既往不咎!我高鉴,说到做到!”
他首先看向站在最前方,已然除去官帽、一身素服的郑孝恭,上前一步,亲手将其扶起:“郑府君年高德劭,治理地方多年,经验丰富。如今虽卸去郡守之职,然长者之尊,不可轻慢。府君可安心在府中荣养,郡中大事,若有不决,仍要请教府君。府君一族在贵乡之产业,一律予以保全,任何人不得侵扰!府君族中若有才俊,皆可送往我处!”
郑孝恭没想到高鉴不仅没有追究,反而给予如此礼遇,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波动,嘴唇翕动,最终化作一声长叹和深深一揖:“败军之将,不敢言功……多谢……高将军宽宥!” 高鉴称呼他为“府君”而非“降臣”,保全其家产,允其荣养,这已是乱世中难得的仁至义尽。
安抚了地位最高的郑孝恭,高鉴将目光转向元宝藏。此人首鼠两端,在投降过程中却起了关键作用,可用,但需敲打。
“元郡丞,”高鉴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听闻郡丞在促成贵乡和平归附一事上,出力甚多。”
元宝藏心中一紧,连忙出列,躬身到底,语气极为恭顺:“此乃属下分内之事,更是高将军威德所致,魏先生指点之功,宝藏不敢居功!唯愿竭尽驽钝,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嗯,”高鉴微微颔首,“郡丞熟悉郡务,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这武阳郡郡丞一职,暂时仍由你署理,协助处理日常政务,稳定地方。望你好自为之,莫要辜负我与魏先生之信任。”
元宝藏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虽然只是“署理”,但权力暂时得以保留,已是最好结果。他连忙叩首:“谢将军信任!宝藏定当肝脑涂地,以报将军知遇之恩!”
高鉴不再看他,目光扫向其他官员:“郡内各曹衙司,凡愿留下效力者,皆暂居原职,各安其位!需谨记,尔等如今所效力的,非为一己之私,而是为武阳郡数十万百姓之生计!凡勤勉任事、廉洁奉公者,他日论功行赏,绝不吝啬!凡尸位素餐、贪赃枉法、欺压百姓者,一经查实,无论此前功劳苦劳,定斩不饶!”
他话语中的杀伐之气,让众人心头一凛,纷纷躬身应诺:“谨遵将军令!”
“王校尉!”高鉴转向王云垂。
“末将在!”
“城内防务、治安,依旧由你全权负责。与原郡兵混编之事,需加紧进行,严明纪律。同时,即刻张贴安民告示,宣布三条:其一,大军入城,秋毫无犯,扰民者斩!其二,开仓放赈,救济城中确无生计之贫苦百姓!其三,既往不咎,鼓励流亡百姓返乡,恢复生产!”
“得令!”王云垂抱拳领命,雷厉风行。
高鉴又对魏征道:“玄成,政务梳理、官吏考核、钱粮统筹,这些千头万绪之事,便要多多倚仗你了。可先从清点府库、核验户籍、稳定市面粮价着手。”
“征,定当竭尽全力。”魏征肃然应道。
安排完这些紧要事务,高鉴对依旧恭立一旁的官员们道:“今日天色已晚,诸位都辛苦了,且先回府休息。明日辰时,郡守府议事,再详细商讨郡内各项事宜。”
“是!恭送将军!”众官员齐声应道,心中稍安。高鉴的安排,有条不紊,既有怀柔安抚,又有严厉规矩,更明确了接下来的方向,让他们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了大半。
高鉴在魏征、王云垂等人的簇拥下,将众人送出郡首府后,再重新走入那座刚刚经历权力更迭的郡守府。府内,血迹早已清洗干净,但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提醒着之前在这里白日里发生的残酷清洗。而郑孝恭则早已搬出郡首府,另找了府邸居住。
他站在空荡的大堂中央,环顾四周。拿下贵乡,意味着整个武阳郡已基本落入掌控,拥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郡级地盘和行政体系,意义非凡。然而,他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如何消化这片土地,如何真正赢得人心,如何应对接下来各方势力的觊觎与反扑,才是真正的考验。
“传令下去,准备些简单饭食。”高鉴对亲卫吩咐道,随即看向魏征和王云垂,“我们边吃边谈,贵乡初定,百废待兴,许多事,需尽快议个章程出来。”
夜色深沉,郡守府内的灯火,却亮至深夜。这座古城的新主人,正在为他新的基业,勾勒着未来的蓝图。而城内外,归于平静的夜色下,新的秩序与希望,也在悄然孕育。
《山河鉴:隋鼎》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山河鉴:隋鼎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山河鉴:隋鼎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