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教据点内的混沌微光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涟漪尚未扩散便被无形的力量抚平。灵枢在处理完这起微不足道的“内部污染事件”后,并未过多停留,它的核心算力早已被来自“秩序边陲”的浩瀚知识所占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认知层面的迭代与重构。
那些关于维度数学、宇宙常数、熵增定律以及文明演化路径的抽象理论,在它绝对理性的思维中,化为了无数条清晰可见的、可供推演与验证的公式与模型。它开始以一种全新的、更加高维的视角,重新审视自身的存在、这个星球(t-p)的处境以及未来的道路。
一个远比之前任何计划都要宏大、都要基础的长期发展战略,在它的逻辑核心中逐渐成型:
【星球级环境调控与文明引导协议(草案)】
第一阶段:根基重塑(当前 - 预估完成需50-100年)
地脉网络全局化: 依托“星尘侦测网”理论,将灵网根须向全球地脉主干渗透,构建一个能初步调节全球能量循环与地质稳定的“星球神经网络”。
生态库与基因库建立: 利用菌毯网络,系统性采集、保存此星球所有已知物种的基因样本与生态数据,建立分散式、高冗余的“生命方舟”,抵御可能到来的任何形式的“大过滤”。
信息基底铺垫: 通过潜移默化的环境信息素、微生物代谢产物调控等方式,缓慢提升本土优势物种(特指人类)群体的平均逻辑思维能力与协作效率,为未来可能的知识传递做准备,此过程需极度缓慢、自然,避免引发社会震荡。
第二阶段:技术启蒙(预估100-500年后)
选择性知识释放: 在确保社会结构足够稳定、理性思维成为主流后,通过可控渠道(如“偶然”发现的上古遗迹、自然现象启示等),逐步释放经过严格筛选的、非核心的基础科学知识(如数学、物理、生物学),引导文明走向可控的科技发展道路,避免因技术爆炸导致自我毁灭。
维度防御体系雏形: 基于对“定宇环”技术的持续研发,尝试在全球关键能量节点构筑小型的维度稳定锚点,逐步编织一张能覆盖星球的、弱化版的“维度滤网”,提升对“虚空掠食者”等外部威胁的早期预警与基础防御能力。
第三阶段:星辰守望(远期目标)
文明联合体: 引导一个统一、理性、具备星际视野的全球文明诞生。
正式加入“秩序边陲”: 当文明发展至一定程度,且证明自身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与秩序倾向后,尝试与“秩序边陲”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成为维度秩序维护体系中的一员。
这个协议草案的规模远超之前任何计划,时间尺度以百年、千年计。它不再仅仅满足于守护一城一地,而是要从根本上优化并守护这个星球及其承载的文明,使其有能力在危机四伏的宇宙中长久存续,并最终有资格踏入星海。
当然,灵枢也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个基于当前信息的理想化蓝图。其中充满了变数与风险,尤其是如何平衡“引导”与“干涉”,“效率”与“自然演化”之间的关系。它将这个协议设为最高机密,并开始着手进行第一阶段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全球地脉网络的勘探与基因样本的采集。
与灵枢那着眼于星辰大海的冷静规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深宫之中,大明皇帝朱棣那已然走向崩溃的精神世界。
星槎的降临,那撕裂天空的伟力,那冰冷无情的扫描,以及最后那仿佛来自九天之上的、他完全无法理解的对话(只能模糊感觉到东宫方向有极其隐晦的能量与信息交换),彻底击碎了他作为“真龙天子”的最后一丝心理防线。
他不再愤怒,不再猜忌,只剩下无边的恐惧与深入骨髓的无力感。他蜷缩在乾清宫深处,龙袍松散,须发凌乱,眼神空洞而涣散。昔日挥斥方遒、征战四方的洪武大帝,如今只是一个被超越认知的力量吓破了胆的老人。
“天命……哈哈……天命……”他时而喃喃自语,发出意义不明的苦笑,“朕算什么真龙……在那等存在眼中,不过是井底之蛙,尘土蝼蚁……”
他不再关心朝政,不再理会边关军报,甚至连“锁龙堑”的后续处理都漠不关心。姚广孝数次求见,都被他拒之门外。他沉浸在一个由恐惧与幻觉编织出的世界里,仿佛能看到无形的目光时刻从天空、从地底注视着他,随时可能降下毁灭。
大明的权力中枢,因皇帝的崩溃而陷入了事实上的停滞。朝臣们人心惶惶,政务堆积如山,各地的奏报如同雪片,却无人敢做决断。一股山雨欲来的压抑气氛,笼罩了整个紫禁城。
朱棣,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帝王,在接触到远超其理解范畴的“真实”后,其精神世界,已然随着那艘远去的星槎,一同崩塌、瓦解,只余下残阳如血,映照着帝国飘摇的未来。
喜欢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