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水投毒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神机营上空依旧笼罩着一层无形的紧张。生病的士卒虽已脱离危险,但营地内草木皆兵,往日热火朝天的训练场也多了几分肃杀之气。李恪深知,仅仅加强戒备远远不够,必须让这群初生的雏鹰,尽快经历风雨,磨砺出真正的爪牙。
“纸上谈兵,终是虚妄。”李恪站在点将台上,目光扫过下方虽经变故却更显沉毅的五百张面孔,“真正的战场,比你们想象的更加残酷。从今日起,操训内容变更。”
他没有多做解释,直接下令开拔。神机营全员携带七日干粮及全部装备,离开经营了数月的沣水营地,一头扎进了终南山北麓的崇山峻岭之中。
没有明确的敌人,没有预设的战场。李恪只给出了一个模糊的目标:七日内,穿越指定区域,抵达另一处集结地。途中,他们将面对的是险峻的地形、莫测的天气、匮乏的补给,以及……来自“敌人”的无休止袭扰。
这“敌人”,是李恪通过侯君集,从北衙禁军中借调来的三百精锐老卒。他们熟悉山林作战,身手矫健,被要求不惜一切手段,模拟高句丽游击部队的袭扰战术,对神机营进行全方位的“磨砺”。
初入山林,神机营还保持着严整的行军队列。然而,仅仅半日后,残酷的现实便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敌袭!”侧翼警戒的哨兵刚刚发出示警,便被从密林中射出的、去了箭头的训练箭“射杀”。紧接着,数十名如同鬼魅般的“敌军”从不同方向发起突袭,他们不恋战,专挑队伍中携带“一窝蜂”火箭箱等重装备的小队下手,用涂抹了泥巴的木刀劈砍,用绳索绊马,制造混乱后便迅速遁入山林,消失无踪。
第一次遭遇战,神机营损失“阵亡”二十余人,数架宝贵的“一窝蜂”火箭箱在混乱中被“摧毁”。
士卒们又惊又怒,他们空有威力巨大的火器,却连敌人的影子都没看清,便稀里糊涂地“减员”近一成。
“都慌什么!”带队的一名队正面红耳赤地吼道,“结阵!保护火器!”
然而,山林之中,道路崎岖,林木丛生,传统的战阵根本无法有效展开。队伍被拉得很长,首尾难以相顾。
当夜,营地更是遭到了数次夜袭。“敌军”利用夜色掩护,投掷石块,制造声响,甚至用点燃的湿草制造浓烟,搅得神机营士卒彻夜难眠,精神高度紧张。
第二天,情况更加糟糕。水源被投毒(模拟),预设的补给点被“敌军”抢先破坏。士卒们不得不依靠自身携带的有限干粮和寻找野果、山泉充饥解渴。沉重的火器装备在崎岖的山路上成了巨大的负担,行军速度缓慢,士气开始低落。
李恪全程跟随,却如同一个冷漠的旁观者,除非出现真正的生命危险,他绝不插手指挥。他看着那些年轻士卒从最初的慌乱无措,到后来的咬牙坚持,再到开始自发地组织起小股反击,设置陷阱,派出尖兵探路……
血与汗的教训,远比任何操典上的条文更加深刻。
第三天,一场不期而至的秋雨,让境况雪上加霜。山路变得泥泞不堪,火绳受潮,引信难以点燃。一支试图伏击“敌军”的小队,因为火铳(训练用,不装弹)无法击发,反被“敌军”包了饺子,全员“阵亡”。
绝望的情绪开始蔓延。
“王爷!这仗没法打了!”一名浑身泥泞、脸上带着擦伤的队正找到李恪,声音嘶哑,“我们的火器,在雨林里就是烧火棍!不如……不如把那些笨重家伙丢了,跟那帮龟孙子拼了!”
李恪看着这名情绪激动的军官,没有斥责,只是平静地问:“丢了火器,你们靠什么去轰击高句丽的城墙?靠什么去覆盖敌人的军阵?靠血肉之躯去填吗?”
队正语塞。
“记住你们是谁!”李恪的声音陡然严厉,“你们是神机营!你们的力量,来自于手中的火器,更来自于使用火器的智慧!天时不利,便要学会利用地利!武器受潮,便要学会在恶劣条件下保存和使用它!敌人狡猾,便要比他们更狡猾!”
他指着阴雨绵绵的山林:“这里,就是你们最好的老师!学会在山林里生存,学会在逆境中战斗!如果连这点考验都经受不住,你们凭什么带着陛下的期望,去辽东建功立业?!”
队正羞愧地低下了头。
“回去!告诉所有弟兄,不想当窝囊废的,就给本王动起来!想办法生火烘干引信,想办法利用地形设伏,想办法找到‘敌人’的弱点!本王只要结果,不要借口!”
李恪的斥责,如同鞭子,抽醒了陷入困境的神机营。士卒们开始真正开动脑筋。他们寻找山洞、岩缝存放火器和火药;利用树皮、油脂制作简易的防潮装置;派出最机灵的士卒,像猎人一样追踪“敌军”的踪迹,分析他们的活动规律。
第四天傍晚,神机营终于抓住了机会。他们利用一处狭窄的山谷,设下埋伏,并以少量士卒为诱饵,成功将一股追击的“敌军”引入了包围圈。虽然天仍下着细雨,但提前做好防潮措施的火绳和引信大部分成功点燃。
“放!”
随着一声令下,数十枚“掌心雷”从两侧山崖掷下,虽然大部分因为潮湿未能爆炸,但仍有几枚在“敌群”中炸响(训练弹,声响和烟雾效果)。与此同时,预设的“一窝蜂”火箭箱(同样做了防潮处理)也被点燃,虽然齐射效果大打折扣,但那突如其来的尖啸和火光,依旧让习惯了悄无声息袭击的“敌军”出现了瞬间的混乱。
“杀!”神机营士卒如同出笼的猛虎,趁着“敌军”混乱,发起了反冲锋。这一次,他们不再拘泥于阵型,而是以小队为单位,相互掩护,利用地形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搏杀(使用包了布头的木棍)。
虽然最终因为“敌军”个体战力更强,神机营依旧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但他们终于第一次,在逆境中,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打出了一次像样的反击!甚至成功“俘虏”了数名“敌军”!
这一刻,所有参与反击的神机营士卒,眼中都重新燃起了火焰!那是一种经历了绝望之后,破茧重生的自信与坚毅!
随后的几天,神机营仿佛脱胎换骨。他们不再是被动挨打的靶子,而是变成了山林中狡猾的猎手。他们学会了伪装,学会了设置各种陷阱,学会了利用火器与冷兵器配合,进行小规模的突击与反突击。虽然依旧无法完全摆脱“敌军”的袭扰,但损失大大降低,行军速度也快了不少。
第七日,当疲惫不堪却眼神锐利的神机营士卒,终于抵达预定集结地时,迎接他们的,是早已等候在此的李恪,以及那三百名扮演“敌军”的北衙禁军老卒。
禁军队列整齐,看向神机营士卒的目光中,少了几分之前的轻蔑,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凝重。这几日,他们同样感受到了这支新军惊人的成长速度。
李恪走到队伍前方,看着这群衣衫褴褛、满身泥污却脊梁挺直的士卒,沉声开口:
“这七日,你们失去了很多同袍(模拟),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甚至……可能还流了血。”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
“但你们活了下来!并且,学会了如何在绝境中战斗!”
“记住这种感觉!记住这山林教给你们的一切!”
“将来在辽东,你们会遇到比这更复杂的地形,更恶劣的天气,更凶残狡诈的敌人!”
“但本王相信,经历过此番血训的神机营,必将成为插入敌人心脏最锋利的那把尖刀!”
他没有过多的褒奖,但每一句话,都重重砸在士卒们的心上。
“全体都有!”李恪声音陡然拔高,“目标,长安!凯旋!”
“凯旋!凯旋!凯旋!”
震天的吼声,响彻云霄,仿佛要将这七日积攒的所有压抑、愤怒与新生,尽数宣泄出来!
队伍踏上了归途。虽然依旧疲惫,但气势已然截然不同。那是一种百战余生的煞气,是一种对自己手中力量绝对自信的锋芒。
李恪骑在马上,看着这支初具雏形的铁血之师,心中稍安。
血训已毕,利刃初成。
接下来,该是让这柄利刃,在真正的战场上,饮血开锋的时候了。
他望向东方,目光仿佛已穿越千山万水,看到了那片即将被战火点燃的黑土地。
渊盖苏文,你的末日,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
喜欢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