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谷的手,最终还是握住了那个沉甸甸的锦盒。冰凉的玉璧与璀璨的珠宝,此刻在他手中却觉得滚烫,灼烧着他的良知,也点燃了他心中对赵盾、对现状的怨恨之火。背叛的种子一旦落下,便在心魔的滋养下迅速生根发芽。
他并未立刻提供什么惊天动地的情报,起初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朝堂议论,某些大夫对赵盾新政的抱怨之词。这些信息通过隐秘渠道传回郢都,令尹子文仔细分析着,如同品味着毒药初发作时的微醺。他知道,士谷正在试探,也在逐渐沉沦。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一份关于晋国西线部分城邑驻军换防日期和路线的密报上。这份情报并非绝密,但也绝非可以轻易外泄的军情。士谷在提供它时,内心经历了激烈的挣扎,但想到赵盾限期追缴军赋的严令,想到楚使承诺的后续“厚礼”以及在楚国支持下可能获得的更大权柄,那丝微弱的忠君爱国之心,最终被贪欲与愤懑彻底吞噬。
这份情报被快马送至秦国前线孟明视的手中。孟明视正苦于晋军坚守不出,得到这份详细的行军路线图,如获至宝。他精心挑选了一支精锐,于预定换防之日,在晋军必经的一处险要山谷设下埋伏。
是日,负责换防的晋军一部两千余人,毫无防备地进入了山谷。刹那间,滚木礌石从天而降,箭矢如雨,秦军伏兵四起,喊杀声震天动地。晋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完全打懵,指挥系统瞬间瘫痪,队伍被截成数段,各自为战。山谷地形狭窄,晋军兵力无法展开,突围无望。
战斗几乎是一边倒的屠杀。两个时辰后,山谷内尸横遍野,血流成渠。两千晋军,除少数拼死杀出重围外,大部战死,少数被俘。秦军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一场久违的、干净利落的胜利。
消息传回晋国西线大营,阳处父惊得几乎站立不稳。他并非没有防备秦军偷袭,但对方选择的时机和地点如此精准,绝非偶然!他立刻意识到——军中有奸细,或者,情报泄露了!
几乎是同一时间,这场惨败的战报也如同一声惊雷,炸响在绛都朝堂之上。
“两千将士!两千将士啊!”一位老将军捶胸顿足,老泪纵横,“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葬身山谷!阳处父是干什么吃的!”
朝堂之上,群情激愤。追究败军责任的声浪瞬间淹没了其他声音。而这一次,所有人的目光,有意无意地,都聚焦到了主持军政、大力推行清查军赋的赵盾身上。
“赵司寇!”一位素来与士谷交好、也曾被赵盾追缴军赋的大夫,率先发难,他虽未直接指责赵盾通敌,但言辞犀利,直指核心,“西线新败,损兵折将!而就在此前,司寇大力推行清查军赋,闹得朝野不宁,人心惶惶!如今便出了这等军机泄露、遭敌伏击之事!敢问司寇,这两者之间,是否有所关联?!若非新政逼得太过,岂会……岂会生出如此内鬼?!”
这诛心之论,如同毒箭,射向了赵盾。立刻有数人出声附和,将败军之责与赵盾的激进政策联系起来。潜台词便是:是你赵盾的酷政,逼反了人,导致了情报泄露和这场惨败!
赵盾面色铁青,立于殿中,承受着四面八方或质疑、或愤怒、或幸灾乐祸的目光。他年轻的脸庞上肌肉紧绷,但眼神依旧锐利如刀。他深知,此刻任何辩解都可能被视为推诿责任。
“西线之败,罪在泄露军机,阳处父将军失于察查,赵盾身为主政,责无旁贷!”赵盾的声音冰冷,没有试图推卸自己的领导责任,但他话锋随即一转,更加凌厉,“然,正因有内鬼,正因有人为一己私利,不惜通敌卖国,戕害袍泽,才更需峻法严刑,肃清内奸,以正国法!若因惧怕内鬼,便因噎废食,废弛法令,纵容亏空,则国将不国,今日失两千将士,明日便可失万里河山!”
他的目光如同实质,扫过那些出声指责他的人,最后落在之前发难的大夫身上:“至于清查军赋,乃为充盈国库,保障前线浴血将士之需!若有人因自身亏空,便心生怨怼,甚至行此叛国之事,那便不是新政之过,而是其人心术不正,其罪当诛!”
赵盾的回应,强硬无比,直接将泄露军机的行为定性为叛国大罪,将政策之争上升到了忠奸对立的高度。这番言论,暂时压下了朝堂上的非议,但也将矛盾更加尖锐地摆在了台前。支持赵盾者,认为他立场坚定,不畏流言;反对者,则更觉其专横跋扈,不肯认错。
退朝之后,赵盾立刻下令,由司寇府牵头,会同军中将领,彻查西线军情泄露一事!他要知道,是谁,为了什么,做出了这等叛国之举!
南线伊洛大营,栾枝也接到了西线再次遭伏的战报。他的第一反应与阳处父一样——必有内奸!而且,此獠地位不低,能接触到具体的换防计划。
他立刻加强了南线自身的防谍反间措施,同时,一种更深的不安感萦绕心头。楚军近期虽然陈兵边境,却异常安静,这与他们一贯的风格不符。子文老谋深算,他策动郑国叛乱失败,如今西线晋军虽遭打击,但根基未损,他为何还按兵不动?
除非……他的杀招,并不在战场之上。
栾枝立刻修书一封,密报晋襄公与赵盾,除了陈述西线败局可能源于内奸之外,更着重提醒:“楚人安静,其心叵测。恐有更阴毒之计,意在乱我朝堂,耗我国力。请君上、司寇明察秋毫,内固根本,外防离间!”
然而,栾枝的警示,在绛都因西线败仗和朝堂争执而弥漫的浮躁气氛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追查内奸和争论新政之上。
郢都之内,令尹子文得知晋国西线遭伏成功的消息,以及晋国朝堂因此引发的激烈争吵,脸上露出了冰冷的笑容。士谷这颗棋子,开始发挥预期的作用了。他并不指望一次伏击就能打垮晋国,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让晋国人自己怀疑自己,让赵盾的权威受到挑战,让内部的裂痕在猜忌与指责中不断扩大。
“赵盾啊赵盾,你还是太年轻了。”子文轻声自语,“治国若只靠严刑峻法,而无怀柔安抚,无异于抱薪救火。这堆干柴,我已经为你点燃了第一把火,接下来,就看它如何自己燃烧下去了。”
他吩咐心腹:“告诉那边,可以进行下一步了。是时候,再给晋国的朝堂,添一把火了。”
一场针对晋国内部的、更加阴险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而刚刚经历了一场惨败和朝堂风波的晋国,能否识破这背后的阴谋,稳住阵脚?年轻的赵盾,又将如何应对这内外交困、暗箭频发的危局?
喜欢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