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名双枪光明卫,跨下清一色雄健的蒙古战马,如同一股黑色的钢铁洪流,掠过北国的原野,穿过中原的阡陌,正向着江南光明顶的方向疾驰。马蹄声碎,尘土飞扬,气势惊人。
队伍最前方,石秀的心早已飞到了千里之外的光明顶。那里,有他名义上的妻子方金芝,更有他从未谋面的、如今已五岁的儿子!这个秘密,深藏在他心底最柔软处,是他无数次生死边缘挣扎时,最温暖的念想。
这世上的景物,在他眼中变得与以往截然不同。不再是需要侦察的地形,不再是可能埋伏敌人的险处。南国斑驳的阳光透过道旁枝叶的缝隙,在他冰冷的甲胄上流动,竟让他感到一丝罕见的暖意。战马四蹄腾空,速度已然极快,卷起的风扑面生疼,但他还是嫌慢,不断挥鞭催马,恨不得肋生双翅,即刻便到。
光明顶遥遥在望。山脚下,早已得到消息的明教众人列队相迎,旌旗招展。如今石秀身份尊贵,既是教主女婿,更是手握强兵、威震北地的“光明右使炽焰法王”,礼数自然隆重。
石秀勒住战马,目光如电,瞬间便从人群中锁定了那个日夜牵挂的身影——方金芝。她依然明艳,岁月却在她眉间添了几分沉静与风霜。而她的手中,正拉着一个约莫五岁的男童。
那男童穿着小小的锦袍,虎头虎脑,一双眼睛目光炯炯,正好奇地、带着些许怯生地向石秀远远望来。
就在父子目光交汇的刹那!
石秀浑身猛地一震,如遭雷击! 仿佛比被那“大有”枪的子弹正面击中还要震撼!一种源自血脉深处的、无法言喻的剧烈情感汹涌澎湃,瞬间冲垮了他所有的冷静与防备。他僵在马上,只觉得喉头哽咽,眼眶发热,周遭的一切喧嚣仿佛瞬间远去,只剩下那个小小的、与他眉眼依稀相似的孩子。
方金芝看着石秀的反应,眼中亦是水光闪动,连忙轻轻推了推儿子。那孩子似乎感应到了什么,竟没有躲闪,依旧眨着眼睛看着石秀。
石秀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心绪,翻身下马。他身后的一百光明卫精锐也齐刷刷下马,动作整齐划一,散发出令人窒息的气场。他们皆是石秀当年从方腊处带出的死忠,历经北地血火锤炼,早已脱胎换骨。
每人身上,两把“大有”二十响快枪左右斜挎,枪身黝黑冰冷。特制的军服上,星月与火焰纹饰交织,在江南的阳光下闪烁着幽光,自有一股滔天煞气。其威势之盛,竟让如今方腊麾下的那些兵将不敢久视,纷纷下意识地避开目光,心生凛惧。
简单的迎接仪式后,石秀命部下休整,自己则与方腊步入议事厅。他收起方才的失态,恢复冷峻,向方腊详细传达了林冲关于兴建东南沿海深水港口的命令,阐明了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紧迫性。
厅内方腊麾下一些老臣顿生疑虑,或担心耗费巨大,或忧虑引来朝廷注意。然而,方腊目光深远,深知此港关乎明教未来出路乃至与北方强援的关系,力排众议,当场答应下来,并表示将立刻抽调最得力人手,勘察选址,倾力以赴。
当晚,光明顶设宴为石秀接风。宴席之上,珍馐美味,歌舞升平,但石秀的心思全然不在此。
他一直将儿子搂坐在自己腿上,宽厚粗糙的手掌小心翼翼地护着孩子。他不停给儿子夹菜,堆满了孩子面前的小碗,低声问着“这个吃不吃?”“那个喜不喜欢?”,语气是从未有过的温柔。
孩子起初还有些拘谨,但血脉亲情终究奇妙,很快便放松下来,小口吃着父亲夹来的菜肴。石秀就那样看着儿子,脸上带着近乎傻气的、满足的笑容,目不转睛,仿佛怎么看都看不够,完全旁若无人。
一旁的金芝看着这父子相聚的温馨一幕,看着石秀那与她记忆中截然不同的、充满柔情的侧脸,眼中泪花闪闪,多年的等待、委屈与担忧,似乎在这一刻都得到了补偿。她悄悄别过脸,拭去眼角的湿润。
就连坐在主位上的方腊,看着女儿女婿和外孙其乐融融的样子,那素来威严霸道的脸上,也不由得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暖意和欣慰。或许,在这争霸天下的残酷道路上,这一点家庭的温情,正是最珍贵的慰藉。
宴席的喧嚣仿佛成了背景,核心处,只有一对刚刚相认的父子,沉浸在他们的小世界里。铁血的将军,此刻只是一个笨拙而深情的父亲。
正是:
铁甲未冷亲情暖,笑凝稚子胜封侯。
喜欢林冲君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林冲君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