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屏幕上那一行小字,像是一条通电的引线,瞬间点燃了江澈脑海里那堆积如山的疑点。
【2002年3月,调任安平县人民政府,任县长王志强同志秘书。】
王志强。
当这个名字和周伟的履历重叠在一起时,一幅横跨二十年的阴谋拼图,最后一块,也是最关键的一块,被“咔”的一声,严丝合缝地嵌了进去。
江澈的后背猛地靠在冰冷的椅背上,椅子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一声,在这寂静的深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他没有感到找到线索的兴奋,也没有即将揭开真相的激动。
一股寒意,比窗外深夜的凉风更甚,从他的尾椎骨升起,沿着脊柱,缓慢而坚定地爬上他的后脑。
这不是线索。
这是警告。
一个执行法官,在处理完一桩有争议的“贪腐案”后不久,就被提拔为案件受益者的秘书。这世上或许有巧合,但绝没有如此天衣无缝的巧合。
这说明,周伟从一开始,就是王志强的人。
那场潦草的财产执行,那个敷衍的卷宗签名,都有了合理的解释。他不是在执行法律,他是在为他的主子,处理掉最后的手尾。
江澈感觉自己不是在调查一桩二十年前的旧案,而是在用手指,小心翼翼地拂去一头沉睡巨兽身上的尘土。而现在,这头巨兽的眼皮,似乎动了一下。
他下意识地移动鼠标,关掉了周伟的履历页面,仿佛多看一秒,屏幕里的那个名字就会活过来,隔着网线看到他。
房间里只剩下电脑主机风扇单调的嗡鸣。
江澈闭上眼睛,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脑海里那张由人事档案、卷宗记录和旧报纸碎片构成的关系网,此刻清晰得可怕。
林国栋,青龙镇的实权人物,负责一个重要的扶贫项目。
王志强,林国栋的副手,野心勃勃。
一场离奇的贪污案,林国栋入狱,王志强顺理成章地接替了他的位置,并凭借那个扶贫项目,完成了自己仕途上最重要的一次起跳。
而案件链条上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角色,办案民警、执行法官,都在事后得到了各自的“归宿”。死的死,升的升。
一张天罗地网。
江澈烦躁地揉了揉眉心。他开始后悔,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去碰那个书柜,为什么要手贱去打开那份档案。现在,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悬崖边散步的人,脚下一滑,抱住了一根藤蔓,低头一看,才发现藤蔓的另一头,系着一颗不知何时会爆炸的炸弹。
松手,是粉身碎骨。
不松手,是同归于尽。
“这他妈叫什么事……”他低声骂了一句。
为了能安心喝茶看报,结果要去挑战一个如今很可能已经是市级领导的政坛新贵。这买卖,亏到姥姥家了。
可脑海里,系统那句“摸鱼不香”的魔咒,如同背景音一样挥之不去。
他认命地叹了口气,重新睁开眼。
事已至此,退缩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那根心里的刺扎得更深。他必须找到一个方法,把这颗炸弹拆掉,或者,把它扔到一个更该它去的地方。
王志强是核心,但直接动他,无异于以卵击石。江澈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去指控,而是去“考古”。他要把王志强发迹的整个过程,用最扎实的材料,一点点地还原出来。
他需要证据,更需要一个完美的“切入点”。
他现在的身份,县委书记秘书,是他最大的护身符,也是最好用的工具。他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去翻阅那些陈年的故纸堆。
有了。
江澈的目光,再次落在了电脑屏幕上。他打开一个空白文档,郑重其下地敲下了标题——《关于梳理我县八零后优秀年轻后备干部情况的初步构想》。
周书记新来乍到,熟悉和掌握县里的干部队伍,是头等大事。他这个秘书,提前为领导分忧,准备一份“潜力股”名单,再正常不过。
这份名单,将是他调查的“马其诺防线”。他可以把王志强,以及所有与他相关的人,都作为“研究案例”,放进这份名单的附件里。
谁会怀疑一个勤勤恳恳为新书记服务的秘书,会对一个二十年前就已经离开安平县的“老干部”抱有别样的目的呢?
计划已定,江澈不再迟疑。他没有选择在人事系统里直接搜索王志强,那太蠢了,就像在黑夜里点燃一个火把,告诉所有人“我在这里”。
他打开了县委办的内部资料库,那里连接着县档案馆的电子索引。他要找的,是当年的报纸。
油墨和纸张,是不会说谎的时间证人。
他将时间范围设定在1998年到2002年,搜索的关键词只有一个——王志强。
很快,屏幕上跳出了一长串的搜索结果,大多是《安平日报》的报道。
江澈点开了第一条。
时间是1998年初,一篇关于全县乡镇企业改革的报道,王志强作为青龙镇的副镇长,在文章的末尾被提了一句,说他“思路活,干劲足”。
很正常的履历点缀。
江澈耐着性子,一条一条地往下看。
【1998年11月,《我县成功破获一起重大贪污挪用救灾款案》】
这篇报道江澈已经看过,里面没有提王志强的名字,主角是林国栋。
【1999年2月,《青龙镇新班子展现新气象,全力推进xx扶贫项目》】
这篇报道的配图,是王志强站在一处工地上,意气风发地指点着什么。文章盛赞新上任的王镇长,如何临危受命,扭转了项目停滞不前的局面。
江澈的嘴角扯出一抹冷意。林国栋刚倒下不到三个月,王志强就成了“临危受命”的英雄。这“危”,来得可真是时候。
他继续往下翻。
【1999年12月,《年终盘点:xx扶贫项目成我县年度明星工程》】
【2000年5月,《王志强同志荣获市级“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1年8月,《王志强同志升任安平县县长助理》】
【2002年3月,……】
一篇篇报道看下来,就是一部教科书式的官员晋升史。王志强的每一步都踩得又稳又准,履历光鲜得找不出一丝瑕疵。他就像一个完美的演员,在安平县这个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精彩的“能臣”大戏。
江澈关掉最后一个页面,靠在椅背上,久久没有动。
【过目不忘】的能力,让他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每一篇报道的每一个字。他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按照时间线重新排列、组合。
一个被忽略的细节,浮现了出来。
在1999年那篇关于王志强扭转项目局面的报道里,记者采访了项目的一位负责人,那位负责人说:“多亏了王镇长,他亲自带着我们,调整了原来的施工方案,解决了之前一直困扰我们的资金调拨问题……”
而在更早的,关于林国栋的报道里,也提到过这个项目。当时林国栋正雄心勃勃地宣称,他已经争取到了一笔市里的专项扶持资金,即将到位。
然后,林国栋就“贪污”了。那笔他争取来的资金,自然也就成了王志强的“功劳”。
这手法,太熟悉了。上一世,江澈在省厅,见过太多类似的权斗手段。摘桃子,泼脏水,借你的功劳,当我的阶梯。
王志强这个人,绝对是个中高手。
江澈甚至可以想象,当年的王志强,是如何一边在林国栋面前鞍前马后,一边在背后,悄悄地编织那张陷害他的网。
他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林国栋的案子,就是王志强一手策划的。动机、时机、受益人,所有逻辑都完美闭环。
可是,这些都只是推论。
这些旧报纸,可以证明王志强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无法证明他是主谋。想要推翻一个已经生效二十年的判决,靠这些旁敲侧击的“合理怀疑”,无异于痴人说梦。
他需要一把能直接刺穿真相的刀。
一个能站出来,指证王志强的人。
或者,一件能直接证明当年案卷是伪造的物证。
江澈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大脑飞速运转。
办案的警察死了,检察官和法官调走了,周伟成了王志强的心腹,这些人都不可能成为突破口。
唯一的缺口,似乎只剩下那个做伪证的会计——张文清。
根据卷宗,他是这起栽赃案里,最关键的执行者。那本假账,很可能就是出自他手。威逼,还是利诱?二十年过去了,这个老人心里,是否还藏着当年的秘密?是否还存有一丝愧疚?
可是,他的地址已经随着旧城改造消失了。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搬迁了五年,要去哪里找?
江澈停下脚步,目光再次投向窗外。
夜色深沉,县委大院里寂静无声。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快步走回电脑前。
一个退休的财政局总会计师,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市民。他是一个享受着国家退休待遇的干部。
他的档案或许会随着搬迁而难以查找,但有一样东西,是绝对不会断的。
——他的养老金和医保关系。
只要他还在安平县的地界上活着,就一定会在某个社保所或者街道办,留下他最新的信息。
而江澈,作为县委书记的秘书,以“关心慰问退休老干部”的名义,去县社保局查询一份退休人员的最新联系方式,这难道不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甚至值得表扬的事情吗?
一条全新的、通往真相的小路,在江澈的面前,缓缓展开。
他看了一眼墙上的钟,已经凌晨一点了。
江澈非但没有感到疲惫,反而精神异常地亢奋。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这场棋局的攻守之势,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他不再是被动应付的防守方。
他要开始落子了。
喜欢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