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其公开身份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华裔管风琴演奏家苏念卿。凭借其卓越的艺术造诣和与巴黎音乐界的深厚渊源,她以“为重新开放的圣母院试奏新修复管风琴”为由,轻松获得了进入核心区域的机会,并未引起任何怀疑。
她优雅的身影出现在穹顶之下,指尖抚过古老的琴键,奏出恢弘而虔诚的乐章。无人知晓,在她随身携带的乐谱夹层中,藏着经过伪装的微型设备——一个能够接收特定加密指令、并将其转化为声波信号注入管风琴电子控制系统的特殊模块。这是沈墨池“意识疫苗”的发射终端。
同时,她凭借艺术家的敏锐,以“寻找最佳声学效果”为名,不着痕迹地检查了主要音响线路和控制柜,确认了至少三处非官方添加的可疑接线节点,位置极其隐蔽。她没有试图拆除,而是将信息通过隐藏的通讯器实时传回。
国内指挥中心,气氛如同拉满的弓弦。沈墨池根据“夜莺”传回的现场声学数据和可疑节点位置,对反制模型进行着最后的微调。屏幕上,代表攻击可能性的红色区域与代表“疫苗”覆盖范围的蓝色区域激烈地重叠、抵消。
“对方使用的载波频率比我们预测的更高,调制方式也更复杂。”沈墨池语速飞快,手指在键盘上几乎化作残影,“他们在利用圣母院石质结构对不同频率的反射和折射特性,构建一个立体的声波干涉网络……‘疫苗’的释放时机必须精准到毫秒,并且需要覆盖三个主要共振峰……”
陆延昭紧盯着由法方共享的、有限的内部监控画面,以及“夜莺”断续传回的音频信号。他不仅要协调后方技术支援,更要通过极简的加密代码,向身处险境的“夜莺”传递关键的指令和警告。
倒计时:00:01:00。
巴黎圣母院,座无虚席。烛光摇曳,圣歌回荡,全球亿万观众通过屏幕凝视着这历史性的一刻。音乐会进入最高潮,指挥家双臂扬起,管风琴即将奏出象征重生的最强音。
就在这一瞬——
“夜莺”隐藏在耳内的微型接收器传来了最终指令代码。她的手指看似自然地落在预备好的低音区组合键上,实则触发了那个特殊的模块。
一股人耳几乎无法察觉、但能量结构经过精心设计的低频声波,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以管风琴为中心,悄然扩散开来,融入恢弘的乐声之中。这是沈墨池的“意识疫苗”,旨在提前温和地“占据”听众神经系统的特定反应通道。
几乎在同一毫秒!
圣母院内部所有灯光猛地闪烁了一下!主控台方向传来一声短促的惊叫!那几处被“夜莺”标记的可疑节点,过热烧毁,冒起青烟!
对方发动了!他们试图强行接管音响系统!
全球直播的画面出现了半秒钟的雪花和音频中断!
指挥中心内,所有人屏住了呼吸。
干扰只持续了极短的时间。法方技术人员似乎成功切断了非法入侵,备用系统启动,画面和声音恢复正常。管风琴的乐章依旧在继续,烛光依旧温暖,观众们似乎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只是有些困惑地交换着眼神。
“疫苗……起效了吗?”技术员不确定地问。
沈墨池紧盯着从巴黎传回的、经过过滤的实时环境声波频谱图。代表攻击信号的红色峰值在出现后,并未如预想中那样形成强大的干涉场,而是迅速衰减、紊乱,最终消失。
“对方的攻击被中断了,”沈墨池缓缓道,但眉头并未舒展,“部分是因为法方的技术干预,部分……可能得益于我们的‘疫苗’提前扰乱了他们的启动序列。但无法量化‘疫苗’的具体效果。”
陆延昭接到“夜莺”隐蔽发回的“安全”信号,微微松了口气,但眼神依旧凝重。“他们失败了。但核心成员呢?抓到了吗?”
很快,法方传来消息:在现场只抓获了两名操作设备的低级人员,核心指挥者如同人间蒸发。那本“起源之书”依旧下落不明。
圣母院的仪式有惊无险地落幕了。人类集体潜意识的核心似乎躲过了一劫。
但陆延昭与沈墨池都知道,这绝非终点。
“监护会”激进派展现出的技术能力和行动力令人胆寒。一次失败不会让他们停下脚步,只会让他们变得更加谨慎、更加狡猾。那本记载着终极危险的“起源之书”仍在暗处流动。
沈墨池看着屏幕上最终平息的频谱,轻声道:“我们赢得了一次战役,但战争……远未结束。”
窗外,东方既白,新的一天来临。但笼罩在全球上空的、关乎意识与自由的阴影,却愈发深沉。下一章,追索“起源之书”与新威胁的征程,即将在短暂的寂静后,再次启程。
喜欢白夜蚀痕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白夜蚀痕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