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宫的更漏滴答,声声催人。
苏晚棠立于窗边,望着庭院中那株叶片已泛金黄的古银杏,心中却在反复推敲着一个险峻的计划。
皇帝重伤、短期内无法返京的消息,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必然会对那些潜伏在暗处的阴谋者产生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对他们而言,这是天赐的良机,是权力格局可能重新洗牌的关键时刻。
她决定,不仅要稳住局面,更要主动出击,利用这个“良机”,为那些魑魅魍魉搭建一个他们梦寐以求的舞台,诱使他们自己走上台前,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一个大胆而精密的谋划在她脑中逐渐清晰——她要假传圣意,投下一枚足以搅动浑水的香饵。
接下来的两日,坤宁宫表面依旧平静,苏晚棠如常处理宫务,接见命妇,过问皇子公主的起居,甚至兴致勃勃地指点小厨房新研发出了一款适合秋日润燥的杏仁酪,赏赐给了各宫。
然而,在无人察觉的暗处,一项绝密的行动已然展开。
她动用了萧景珩离京前留给她的、仅限于极端紧急情况下使用的,一条与北疆前线直接联系的、绝对隐秘的通信渠道的“反向”端口。
这渠道本用于接收最紧急的密报,如今她却要借此送出一封精心伪造的“帝谕”。
这封“密谕”的撰写极费心思。
她反复推敲措辞,既要保留萧景珩行文的简洁凌厉风格,又要巧妙地植入诱导信息。
最终定稿的“密谕”书写在特制的宫廷密信用纸上,加盖了由她秘密保管的、皇帝随身小玺的仿制印鉴——这是萧景珩曾半开玩笑留给她的“护身符”之一,印鉴纹理、印泥色泽几乎可以乱真。
“密谕”的内容经过字斟句酌:
“朕躬安,戎机已定,不日即可凯旋。然黑水一役,身临矢石,更深感社稷之重,国本之固,关乎国祚绵长。太子冲龄,虽聪慧,然值此多事之秋,朕心难安。近闻三皇子稷,勤勉向学,进退有度,颇慰朕心。着刘垣密察朝中动向,联络忠贞可靠之臣,待朕回銮,或可集议,以固国本,安天下臣民之望。此事机密,慎之,慎之。”
这封“密谕”通篇没有一句明确说要废黜太子萧晨,也没有承诺立刻改立三皇子萧稷,但它释放出的信号却足以让有心人浮想联翩,心跳加速:皇帝在经历了生死考验后,对年幼的太子产生了疑虑,而对逐渐长大的三皇子产生了青睐;皇帝需要刘垣提前在朝中布局,为可能的“议储”做准备;皇帝即将归来,时机紧迫。
苏晚棠笃定,如果刘垣和惠嫔父女二人果真包藏祸心,甚至与北狄有所勾结,那么这封突如其来的“密谕”,对他们而言,无异于久旱甘霖,黑暗中突现的曙光。他们绝不会放过这个看似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巨大的诱惑和“紧迫”的时间压力下,他们必然会有所行动——需要确认消息的真伪,需要加快与同党的串联,需要为三皇子上位扫清障碍,甚至……可能会铤而走险,在皇帝“回京”之前,设法让太子萧晨“意外”夭折,从而使得三皇子成为“唯一”合法的继承人。
一切准备就绪。
这封致命的“密谕”,通过那条被严密监控着的、原本用于刘垣与北狄暗通消息的隐秘路径,几经辗转,最终“顺利”地、仿佛历经千辛万苦才避过所有人耳目,送达了户部尚书刘垣的手中。
接下来的日子,坤宁宫仿佛一切如常,但苏晚棠案头来自小禄子和“玄影”的密报却陡然增多。
密报显示,刘垣在接到“密谕”后,其府邸看似平静,但夜间却多了几拨神秘的访客,皆是从不起眼的侧门引入。
刘垣本人称病告假了两日,未曾上朝,但书房灯火常至深夜。
而后宫之中,咸福宫的变化更为明显。
一直以“体弱多病、需静心礼佛”为由,几乎足不出户,连日常晨省都常告假的惠嫔刘姝书,突然之间“病情大好”。
她开始在意起自己的妆扮,虽依旧素雅,却难掩眉宇间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与盘算。
更引人注目的是,她开始在傍晚时分,宫人稀少之际,带着贴身宫女荷花,出现在御花园中那些较为偏僻、曲折的角落,美其名曰“散步透气,感受秋光”。
与此同时,那个早已被牢牢盯死的通政司赵小吏,与咸福宫负责采买杂物的小太监小路子之间的“偶遇”和秘密接触,频率明显增加。
有时是在废弃宫道转角快速交换物品,有时是在嘈杂的浣衣局附近低声交谈数语。
他们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却不知一举一动都落入了暗处那双冰冷的眼睛里。
苏晚棠听着这些汇报,面上不动声色,只是轻轻拨弄着腕上一串温润的玉珠,唇角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冷冽弧度。
鱼儿,终究是闻到了那精心调配的饵料的腥香,开始按捺不住,焦躁地在水中游弋,搅动起一圈圈危险的涟漪了。
它们以为看到了跃过龙门的希望,却不知自己正游向一张早已张开的、坚不可摧的罗网。
她吩咐小禄子:“盯紧了,尤其是咸福宫那边,任何试图接近太子住所的可疑迹象,立刻来报,格杀勿论。”声音平静,却带着凛冬的寒意。
网已收紧,只待那最关键的一刻,便可收竿起网,将这祸乱宫闱、通敌卖国的毒蛇,彻底揪出!
喜欢懒妃的药膳日常:帝王天天来蹭饭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懒妃的药膳日常:帝王天天来蹭饭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