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朝的故事

李向者

首页 >> 虞朝的故事 >> 虞朝的故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医妃惊世(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不让江山史上最贪崇祯娘娘,你也不想让皇上知道吧!扛着AK闯大明双龙夺嫡,废物憨子竟想渔翁得利调教大宋贰臣风入邺明末:乱世崛起
虞朝的故事 李向者 - 虞朝的故事全文阅读 - 虞朝的故事txt下载 - 虞朝的故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放勋一一明德(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明德如日:辉耀天地的贤君之光

涂山之巅,春分之悟

春分时节,放勋屹立于涂山之巅,宛如与天地融为一体。东风裹挟着淮河那温润的水汽,如轻柔的纱幔般缓缓漫上山坡,吹拂着他身上的粗布麻衣,发出猎猎声响。几缕新发的柳芽调皮地沾在他的发间,为他增添了几分自然的气息。极目远眺,山脚下千艘船帆在晨光的轻抚下,如同白鸟舒展振翅,熠熠生辉。从九州各地不辞辛劳赶来的部落首领们,正迎着清晨的露水,迈着坚定的步伐登山。他们身上佩戴的青铜礼器相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顺着风势悠悠飘来,恰似一串被阳光晒暖的玉磬,奏响了一曲庄重而和谐的乐章。

“大首领,该祭天了。”身后传来仓颉那沉稳的声音。这位刚刚成功创制文字的史官,此刻正小心翼翼地捧着龟甲,他的指尖下意识地在新刻的“明”字上轻轻摩挲。那字刻得古朴而拙朴,左边为日,右边是月,仿佛在笔画之间,能听见光芒流淌的声音,蕴含着无尽的神秘与希望。

方勋却轻轻摇了摇头,他抬起手,指向东方那片浩瀚的云海。只见朝阳正奋力从云隙间挣脱而出,刹那间,金色的光瀑如汹涌的洪流般倾泻而下,漫过九嶷山那连绵起伏的轮廓,将淮河滩涂的芦苇荡瞬间染成一片绚烂的火海。在那最远处的船头上,放勋目光敏锐地捕捉到一个身着葛布短打的少年,正踮起脚尖,满怀期待地眺望。少年的怀里紧紧揣着一个陶罐,里面盛着来自雍州新收获的稻种,那是希望的种子,承载着丰收的憧憬。

“祭天,不如祭这日光。”放勋的声音犹如山涧中历经水流长久打磨的石头,温润而不失力量,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岁月的沉淀与智慧的光芒。“天地虽默默无言,可这日头的光辉,平等地照耀着陶寺坚固的城墙,也同样眷顾着北狄的帐篷;它既能落在贵族精美的鼎中,也毫不吝啬地洒在乞丐破旧的碗里。”

仓颉听闻,微微颔首,随即低头在龟甲上郑重地刻下这句话。墨汁顺着龟甲的裂纹缓缓渗进去,宛如一滴纯净的雨水被泥土温柔地吸收,融入到这古老而神秘的记载之中。他的思绪不禁飘回到十年前,那时放勋刚刚接替挚,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有人向他进言,劝他沿用旧制:“把最为肥沃的田地分给共工氏,将最锋利的铜器赐予三苗首领,如此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归顺。”

彼时,放勋正在黄河边不辞辛劳地治水,双脚浸泡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手中紧紧攥着一根因长时间泡水而发胀的木耒。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而坚定地看着那些前来游说的长老们。阳光从他汗湿的额发间丝丝漏下,在他的脸颊上投下细碎而斑驳的光斑,宛如一幅光影交织的画卷。“如果田地仅仅是为了供养贵族,铜器只是被用于战争杀伐,那我们与那些逐水草而居、只知生存繁衍的野兽又有何区别?”方勋的话语掷地有声,如洪钟般在众人耳边回响,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德政惠民,泽被四方

后来发生的诸多事迹,仓颉都一一详尽地记录在竹简之上。放勋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封地全部分给了那些因洪水肆虐而失去家园的部落,而他自己则带领着族人,安心地居住在陶寺那简陋的土窑里。土窑的窑顶覆盖着茅草,每年都会更换一次,因此总是带着新割青草那清新宜人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放勋与族人同甘共苦的质朴情怀。

放勋深知农业对于部落发展的重要性,他将治水过程中精心发现的稻种,无私地分发给南方的部落,为他们带去了新的生机与希望。同时,他还耐心地教导北方的牧民搭建棚圈,用以储存牧草,为牲畜的过冬做好充足准备。那些刻画在岩壁上的农事图,形象生动,即使是不识字的孩童,也能轻易看懂其中的含义——当春天来临,该翻土耕种时,图上便画着蠕动的蚯蚓,提醒人们把握农时;到了秋天,该收割庄稼时,图中则描绘着弯腰劳作的农人,展现着丰收的忙碌与喜悦。

“大首领!”山下突然传来一阵热烈的欢呼。原来是共工氏的首领皋陶,正迈着坚实的步伐,扛着一根巨大的铜耒奋力登山而来。耒刃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仿佛在诉说着土地的馈赠。在他身后,跟着十几个族人,他们齐心协力抬着一个陶缸,里面盛满了冀州新酿的米酒。酒液在陶缸中轻轻晃荡,倒映出天上悠悠的流云,散发着诱人的醇香。

“去年按照您说的法子修了水渠,”皋陶来到放勋面前,将铜耒往地上用力一顿,震得脚下的碎石簌簌作响,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对放勋的感激之情。“冀州那片原本荒芜的盐碱地,竟然奇迹般地长出了麦子!族人们都说,这是日头格外偏爱咱们,可其实我心里清楚,是您把日头的光芒,实实在在地请到了地里啊。”

放勋微笑着接过陶碗,轻轻嗅着米酒那浓郁的醇香,那香气仿佛混合着阳光的温暖味道,悠悠钻进他的鼻腔,让人心旷神怡。他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三年前,那时皋陶还提着刀气势汹汹地堵在陶寺门口,愤怒地骂他“胳膊肘往外拐”。因为当时放勋毅然决定,把本应分给共工氏的铜矿,调去给下游饱受饥荒之苦的夷族打造农具,以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渡过难关。

“你可知夷族去年饿死了多少人?”放勋当时静静地坐在土窑门口的石碾上,手中轻轻搓着麦粒,目光平和而又充满力量。“当他们的孩子饿得哭着要粮时,你的铜刀难道能割出麦子来吗?”他缓缓抬起手指了指天上高悬的太阳,神情庄重而严肃。“你看这日头,它公平地照耀着共工氏的帐篷,也同样温暖着夷族的草屋。若是咱们的心眼,比日头还要偏私狭隘,那迟早有一天,会被自己内心的阴暗影子绊倒,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此刻,皋陶已喝得满脸通红,正热情地拉着东夷的首领,兴致勃勃地比划着水渠的走向,分享着治水与耕种的经验。而那位东夷首领,去年还曾带着族人在淮河边为了粮食而争斗抢夺,如今却心甘情愿地把腰间佩戴的玉珏解下来,恭敬地塞进放勋手里,诚挚地说道:“大首领,这是俺们部落视为最珍贵、最明亮的玉,可跟您的品德与功绩比起来,它不过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罢了。”

祭台分物,民心所向

当太阳渐渐升到中天,那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洒在大地上。此时,祭台的周围已然堆满了来自各地的贡物,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兖州的丝绸,如云雾般轻柔细腻,闪烁着华贵的光泽;青州的海盐,颗粒晶莹剔透,仿佛凝聚着大海的精华;荆州的丹砂,色泽鲜艳夺目,散发着神秘的气息……然而,放勋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让族人们把这些珍贵的贡物全部搬到山脚,一一分发给随行的部落民众。

“我要的并非这些身外之物,”放勋站在祭台的中央,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被风温柔地送向远方,传进每一个人的耳中。“我希望你们回去之后,能够把灌溉的渠挖得更深一些,让水源能够更充分地滋润土地;把谷种挑选得更加饱满,确保来年有个好收成。让你们部落的老人都能吃饱穿暖,安享晚年;让孩子们都能茁壮成长,充满希望——这,才是献给天地最好的祭品,才是我们对这片土地和人民应尽的责任。”

人群中,忽然传来一阵轻轻的啜泣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是一个从三苗来的妇人,她的怀里紧紧抱着一个面黄肌瘦的孩子。去年,无情的洪水冲毁了她家的茅屋,在他们陷入绝境之时,是放勋派来的船队及时赶到,救了他们的性命,并且还送给她一把崭新的镰刀,帮助她重新开始生活。“大首领,”妇人激动得哽咽着,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她轻轻地把孩子举过头顶,“您看,他长肉了。”

方勋眼中满是慈爱,他轻轻地摸了摸孩子的头。那孩子仿佛感受到了放勋的温暖与善意,咯咯地笑了起来,还伸出小手去抓放勋发间的柳芽,那纯真无邪的笑容如同春日里最灿烂的阳光。阳光透过孩子的指缝,在放勋的手背上投下细碎的金斑,宛如撒了一把闪闪发光的星星,为这温馨的画面增添了一抹梦幻的色彩。

仓颉在一旁全神贯注地刻着龟甲,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刻得最多的字,便是“明”。有时,这个字刻在记录治水艰辛历程的竹简上,见证着放勋带领众人与洪水顽强抗争的岁月;有时,它出现在分发粮种的账簿里,记录着放勋为部落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与奉献;有时,又刻在部落首领们歃血为盟的誓书上,象征着大家在放勋的引领下,追求光明、公正与团结的坚定信念。他渐渐地领悟到,这个字里所蕴含的日月,不仅仅是天上那给予万物光明的光影,更是人们心中那追求公平、正义与善良的亮堂,是放勋高尚品德与伟大理想的生动体现。

篝火夜话,贤德传承

黄昏时分,落日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了橙红色,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山脚下,燃起了熊熊的篝火,跳跃的火苗照亮了每一个人的脸庞,也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放勋坐在人群的中间,静静地聆听着各族人唱着新编的歌谣。歌谣的歌词质朴而真挚,没有华丽的称颂之词,只是简单地唱着“渠水甜,麦饭香,日头照得心里亮”。这看似平凡的词句,却真切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以及对放勋的深深感激之情。

这时,一个瞎眼的老人摸索着,缓缓凑到方勋身边。他的手中紧紧握着一个陶埙,那陶埙在岁月的摩挲下,显得有些陈旧,但却承载着老人满满的心意。老人将陶埙递给放勋,声音微微颤抖地说道:“俺虽然看不见日头,可俺能听见它照着麦子生长的声音,就像您说话的调子,那么温暖,那么让人安心。”

方勋轻轻接过陶埙,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随后,他将陶埙置于唇边,轻轻吹奏起来。呜咽的乐声如泣如诉,顺着风悠悠地飘向远方,与淮河那澎湃的涛声、篝火燃烧的噼啪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仿佛构成了一首大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妙交响曲。在这动人的旋律中,放勋看见远处的山坳里,有个少年正借着皎洁的月光,认真地整理着农具。那正是白天在船头眺望的孩子,此刻,陶罐里的稻种已被他小心地埋进了土里,如同埋下了一个美好的梦想,等待着生根发芽。

夜深了,万籁俱寂,唯有满天的星斗闪烁着神秘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仓颉见放勋还独自静静地坐在祭台边,仰望着满天星斗,似乎在沉思着什么。“大首领在想什么?”他轻声问道,打破了这夜的宁静。

“在想这日头明天会照到哪里。”方勋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笑意,那笑意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关怀。“听说黑水那边还有部落饱受饥饿之苦,明年该派船队去看看,给他们送去帮助和希望。”说着,他俯身捡起一块石头,在地上认真地画了一个大大的“明”字。月光洒在那字上,仿佛为它镀上了一层银辉,使其显得更加庄重而神圣。“你说,后人会记得这个字吗?”方勋抬起头,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仓颉看着那被月光照亮的“明”字,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眼眶不禁微微发热。“他们会记得的。就像记得日头每天都会升起,河水永远会向东流淌一样,好的念想,总会一代又一代地往下传承。大首领您的贤德,如同这永不熄灭的日头,将永远照耀着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岁月铭记,明德永恒

许多年过去了,放勋因其伟大的功绩和高尚的品德,被人们尊称为“尧”,寓意着“如日之光”,他的名字如同那永不陨落的太阳,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曾经居住过的陶寺土窑,虽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坍塌,成为了历史的遗迹,但当年他亲手种下的那棵槐树,却在岁月的洗礼中茁壮成长,如今已是枝繁叶茂,宛如一把巨大的绿伞,为人们遮风挡雨。

在这棵槐树下,常常能看到这样温馨的场景:孩童们围在老人身边,仰着天真无邪的脸庞,津津有味地听他们讲述那个把日头请进地里的首领的传奇故事。有个孩子好奇地问:“爷爷,尧到底长什么样?”

老人微笑着,缓缓抬起手,指着透过槐树叶洒下的斑驳阳光,眼中满是崇敬与怀念。“你看这光,落在草上,草便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翠绿的颜色;落在花上,花便娇艳欲滴,绽放出绚丽的红色;落在咱脸上,咱便能感受到它的温暖与关怀。尧啊,就像这光,你虽然抓不住他,但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见他留下的光明与希望,都能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深深的爱。”

远处的田埂上,一位农人正悠然地赶着牛耕地。犁铧翻起的泥土里,还能隐隐看见当年水渠的痕迹,那是放勋带领人们治水兴农的历史见证。阳光温柔地漫过农人的肩头,洒在刚播下的种子上,也照亮了远远近近的村庄。这阳光,就如同几千年前那个春分,照在涂山之巅的那轮朝阳,从未落下过,它象征着放勋的明德,永远照耀着大地,滋养着万物,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追求光明、正义与善良,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喜欢虞朝的故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虞朝的故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江总,夫人又闹离婚了气御千年斩神:攻略林七夜,青梅竹马很香永恒剑主穿越后我凭种田脱单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锦衣御明诸天:从云岚宗开始显圣无限轮回:我一个人的修仙世界绝色嫡女一睁眼,禁欲太子掐腰宠我的神通有技术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洪荒之我不是哪吒兵锋王座我成了六零后龙翔仕途诸天无限基地今天大佬也不想开门猎谍惊!嫡长女她撕了豪门炮灰剧本
经典收藏大明,我以族谱变法水浒,我在梁山开网吧!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老子就是要战争大明匹夫六国派我当间谍,接头人是秦始皇绝对荣誉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湛湛露斯卿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镇国二公子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糜汉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三国:一切从大秦传承开始凤霸天下女皇威武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大明群英传
最近更新大梁好声音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软饭硬吃?女帝夫君是苟王我,天罗煞星,镇守人间五十年黑风寨主成帝路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鬼王爷虞朝的故事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秦时:截胡所有,多子多福全球统一系统大明:系统太毒舌,陛下受不了大唐长安秘物栈大明工业导师最后的一位将军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
虞朝的故事 李向者 - 虞朝的故事txt下载 - 虞朝的故事最新章节 - 虞朝的故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