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珍率领着由新军精锐和大量驮马物资组成的西征军,如同一条灰色的长龙,蜿蜒行进在通往西北的官道上。队伍中,那几十门用油布严密遮盖的“破虏一号”野战炮,以及大量装载“启明一式”和爆炸物的箱车,引来了沿途百姓敬畏的目光。皇帝的决心和新式军械,是这支军队士气的保证。
然而,西北的军情比预想的更加恶劣。王士珍尚未抵达西安,前方就传来急报:回乱马队已突破甘肃东部防线,兵锋直指陕西重镇凤翔!一旦凤翔有失,则西安门户洞开!
“加速前进!务必在乱军合围凤翔之前赶到!”王士珍在行军途中下达了死命令。他深知,西北地势开阔,利于骑兵机动,若不能尽快稳住阵脚,凭借坚城和火力优势挫敌锐气,战局将极为被动。
与此同时,北京西苑兵工厂内,围绕着“动力”与“行走”的两大难题,也在进行着紧张的攻关。
压缩空气的试验场上,一台经过改造的小型蒸汽机,正通过复杂的管道和阀门,向一个厚壁钢制储气罐内缓慢而坚定地泵入高压空气。工匠们紧张地盯着压力表的指针,额头上渗出汗珠。
“皇上,压力已到十五个大气压(约等于后世1.5mpa,单位换算为情节服务)!”负责此事的工匠声音发颤。这个压力对于当时的材料和工艺而言,已是极其危险。
“连接发射管!”溥仪站在安全距离外,沉声下令。
一根长达一丈、碗口粗细、尾部封闭的厚重铁管被架设起来,通过高压软管与储气罐连接。铁管旁,摆放着一枚用硬木削成的、头部包裹着铁皮的模拟炮弹。
“装填!准备释放!”
工匠们小心翼翼地将木制炮弹塞入炮口。一切准备就绪。
“放!”
主阀门被猛地打开!
“嗤——轰!!!”
一股狂暴的气流从储气罐中喷涌而出,发出尖锐刺耳的呼啸,推动着那枚木制炮弹,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速度冲出炮管,狠狠地砸在数百步外作为目标的土墙上!
“嘭!”一声闷响,土墙被砸出一个浅坑,木制炮弹本身也因巨大的过载而碎裂。
虽然没有爆炸,但那惊人的初速和冲击力,让所有目睹者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纯粹依靠压缩空气的力量,竟如此恐怖!
“成功了!皇上!我们成功了!”工匠们短暂的惊愕后,爆发出狂喜的欢呼。虽然这离实用的武器还差得很远,但它证明了“蓄能”和“爆发”这条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溥仪心中也松了一口气,这至少为未来研究无烟火药发射、甚至更先进的武器原理,埋下了一颗种子。“记录数据!研究如何提高储气罐压力和安全性,如何优化管道和阀门,减少能量损失!下一步,尝试发射更重的物体!”
安排完这边,他又立刻赶往“履带项目”的工坊。
这里的气氛同样热烈。经过反复的锻造、淬火和手工打磨,一小段由十几个钢制履带板、销轴和惰轮组成的履带模型,终于被组装起来,安装在一个坚固的木架和两个导轮上。
“皇上,您看!”负责的工匠激动地摇动一个手摇曲柄,通过简单的链条传动,带动导轮旋转。只见那截沉重的钢制履带,竟然真的“咔哒咔哒”地顺畅转动起来!虽然只是空转,但那金属履带板与导轮啮合、翻滚向前的景象,充满了工业的力量感!
“好!太好了!”溥仪忍不住抚摸着那冰冷而坚硬的履带板,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是迈向机械化的重要一步!“测试承重和耐久!朕要看看,它能承受多大的分量,能连续转动多久!”
科技的微光在一次次失败和尝试中顽强闪烁,而远在数千里外的西北,王士珍的先头部队终于赶在回乱马队合围之前,进入了岌岌可危的凤翔府。
王士珍立刻巡视城防,当他看到凤翔那低矮的城墙和守军手中老旧的抬枪、土炮时,心头不禁一沉。但他没有表露出来,而是立刻下令,将带来的“破虏一号”野战炮部署在关键位置,将“启明一式”配发给可靠的守城部队,并组织民夫抢修工事,尤其是在城外挖掘壕沟,布置铁丝网(利用兵工厂生产的铁丝简单制作),以限制敌军马队的机动。
他还做了一件让当地官员和守军瞠目结舌的事情——他将随军携带的几台电报机架设起来,拉起了通往城外几个前哨阵地的临时线路。
“此乃皇上亲赐之千里传音神器!各阵地情况,瞬息可知!”王士珍向惊疑不定的部下解释。虽然线路脆弱,通讯距离有限,但这前所未有的信息传递速度,无疑给守军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就在王士珍紧锣密鼓地布置防务时,斥候来报,远方尘头大起,回乱马队的前锋,已如乌云般压境!
喜欢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