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林启与苏芮像是一台庞大机器中两颗互不干涉却精密咬合的齿轮,沿着各自轨道高速运转。表面的忠诚与暗地里的反抗,在他们身上达成了一种危险的平衡——看似平静,实则每一步都在刀锋上行走。
林启主动找到了罗伊。
这位曾经与他并肩作战、性格豪爽的队长,如今依旧带着那股子老兵特有的痞气与直率。林启没有提及任何关于“古神之遗”或内部疑虑的话题,他只是以一种近乎急切的语气,向罗伊提出请求——希望能系统学习“网络御剑术”的高阶技巧。
“我想变得更强。”他说得简洁,眼神却异常坚定,“不是为了出风头,是为了不再拖后腿。”
罗伊盯着他看了几秒,咧嘴一笑,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小子,终于不满足于你那三板斧了?行,有星火勋章的底子,你有这个资格。”
他没有多问,直接为林启安排了特训课程。训练在专用的模拟场进行,场地四周环绕着流动的数据光墙,像是一座由代码构筑的角斗场。
高阶的“网络御剑术”远比林启想象中复杂。它不再只是简单的能量附着与形态变化,而是深入能量脉络的本质——如何将自身的精神意志提纯、压缩,直至与数据流融为一体;如何在毫秒之间感知环境中的能量波动,甚至通过干扰其频率来扰乱敌方的攻击轨迹;如何在瞬间将攻击性能量转化为防御屏障,或借助反推力完成短距位移。
每一次训练,都是一次精神与肉体的双重透支。林启不止一次在模拟中因精神力枯竭而昏厥,但每一次醒来,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再次踏入场地。他知道,自己必须变得更强——不是为了荣耀,不是为了认可,而是为了在真相揭晓的那一刻,有能力站在苏芮身边,有能力保护她,保护他们自己。
他开始能感知到能量流动中的“情绪”——那种在数据洪流中潜伏的、几乎无法察觉的波动。他学会了在攻击中隐藏意图,在防御中埋下反击的种子。他的剑,不再只是光与能量的凝聚,而是意志的延伸,是沉默的宣言。
与此同时,苏芮也在另一条轨道上悄然加速。
她提交的优化方案被逐步采纳,基地内部的低功耗传感器网络因她的调整而提升了12%的响应效率。这一成果让她在技术部门的地位愈发稳固,甚至引起了“先知”系统的注意。校准脉冲依旧存在,但强度趋于稳定,更像是一种远程监测,而非警告。
她利用这份信任,开始更深层次的“播种”。
她不再满足于在次级节点植入惰性代码,而是将目标转向那些非核心但具备战略价值的数据交换枢纽。这些枢纽连接着训练系统、物资调配、人员调度等关键模块,虽不触及核心,却足以让她“听见”更多。
她编写的代码变得更加复杂、隐蔽,像荆棘般在系统深处蔓延。它们不会主动窃取数据,也不会触发警报,只是静静地“聆听”——聆听数据流的节奏变化,聆听访问频率的异常波动,聆听那些隐藏在正常指令背后的“杂音”。
这些“触须”如同沉睡的神经末梢,一旦激活,便能为她提供前所未有的感知能力。她能提前察觉到系统对某些区域的异常关注,能感知到某些数据包中隐藏的加密标识,甚至能推测出“先知”正在关注哪些人或哪些行为。
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任何一次微小的失误,任何一次权限越界,都可能引来系统的全面审查。苏芮将大部分算力投入其中,像是一位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的舞者,每一步都计算得精确到毫秒。她的“碎片”在这种高强度的精密活动中变得愈发驯服,甚至开始主动协助她优化代码结构,仿佛它也在享受这场在规则边缘游走的“创造”。
某个深夜,林启拖着几近虚脱的身体回到休息舱。他的训练服被汗水浸透,脸上却带着一种久违的兴奋——他刚刚在模拟战中,第一次成功施展“流影盾”,将一道致命的能量冲击偏转了三十七度,角度精准到令人惊叹。
几乎同一时间,苏芮也完成了她在第三个数据交换枢纽的“触须”部署。她的眼神平静,指尖却仍在微微颤抖——那不是恐惧,而是极度专注后的余震。
两人在舱室内对视一眼,没有言语。
林启的脸上带着训练后的潮红,眼神却像刚刚打磨过的刀锋,闪着冷冽的光。苏芮的眼底依旧是那片平静的数据海,但在深处,却多了一丝属于猎手的耐心与锋芒。
他们不需要交流细节。彼此都知道,对方正在变得更强,更危险,也更不可控。
林启在明处锻造利刃,苏芮在暗处编织荆棘。一条通向力量与地位,一条通向感知与退路。他们像两条平行轨道,在沉默中延伸,在黑暗中交汇,最终将在某个临界点,合并为一场无法回头的爆发。
荆棘已扎根,尖刺正在沉默中生长。
喜欢第九区我的机械飞升女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第九区我的机械飞升女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