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刚过,兰考的雪就化得差不多了。田埂上的雪水顺着土缝往下渗,冻土渐渐变软,风里也少了冬日的凛冽,多了几分湿润的暖意——是该春耕的时节了。
这天清晨,高铭远刚打开院门,就见周石头扛着犁耙站在门口,身后跟着几个村民,每人手里都攥着磨得锃亮的锄头。“高大人,俺们看土已经化透了,想着今天就去把稻田地翻了,您看行不?”周石头搓着手,眼里满是期待。高铭远笑着点头,回屋取了草帽和水壶:“正好我也想去看看去年修的水渠,咱们一起去。”
苏晚听说他们要去耕地,赶紧装了袋炒好的黄豆,又煮了壶麦秆茶:“地里风大,饿了就吃点黄豆垫垫,茶随时能喝。”她把茶罐递给赵珩——这几日赵珩总跟着高铭远学农活,连虎子也天天来凑热闹,两人腰间都系着小布兜,里面装着要分给村民的花籽。
到了村东的稻田,高铭远先蹲下身,用手扒开土层——黑褐色的泥土里混着碎麦秆,是去年秋收后特意埋的绿肥,如今已经沤得松软。“这土肥力足,今年稻子肯定能长好。”他起身时,周石头已经牵着牛套上了犁耙,牛蹄踩在软土上,留下一串深深的蹄印,犁尖划过的地方,新土翻涌,带着淡淡的泥土清香。
赵珩学着高铭远的样子,蹲在田埂边帮着捡石头——怕石头硌坏犁耙。虎子则挎着花籽袋,跟着苏晚往田埂边撒花籽:“苏姑娘,这花籽真能开出画里的花吗?”苏晚笑着点头,教他把花籽撒在离稻苗远些的地方:“等稻子长到半人高,这些花就开了,到时候你从田埂上走,一路都是花香。”
晌午时分,村里的妇人送来午饭,是掺了豆子的蒸窝头和腌萝卜。大家坐在田埂上吃饭,风里飘着泥土和刚撒下的花籽的气息。李大叔咬了口窝头,指着远处的水渠说:“高大人,去年修的水渠真是管用,今年开春不用再愁引水的事了。”高铭远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水渠里的冰已经化尽,清水顺着渠岸缓缓流淌,滋养着两岸的田地。
吃过饭,高铭远提议教大家堆肥——把秸秆、杂草和牲畜粪便混在一起沤肥,既能让土地更肥沃,又能把地里的杂草清理干净。村民们一听都觉得新鲜,跟着高铭远在田边挖了个土坑,一层层铺秸秆、撒粪便,最后盖上薄土。“等这些肥沤好,正好能给稻子追肥。”高铭远拍了拍手上的土,额角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却笑得格外踏实。
傍晚回家时,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赵珩和虎子走在前面,两人手里都攥着刚从地里拔的野草,嘴里哼着村里孩童教的歌谣。苏晚走在中间,手里捧着个布包,里面是村民们送的新收的绿豆——说是让她煮绿豆汤解暑。高铭远走在最后,看着眼前的田埂、水渠,还有身边说说笑笑的众人,忽然觉得,这春耕的忙碌,比任何景象都让人安心。
回到家,苏晚把绿豆倒进瓷罐,又把今天撒花籽的地方记在纸上——怕开春忘了浇水。高铭远则在灯下写书信,告诉太子兰考春耕的情况,还特意提了村民们堆肥、修水渠的事。“等稻子种下去,咱们再去看看邻村的耕地,要是他们需要帮忙,咱们就去教教他们。”苏晚靠在他身边,看着纸上的字迹,轻声说道。
高铭远握住她的手,指尖触到她掌心沾着的泥土——是白天撒花籽时沾上的,却带着春天的暖意。“好,咱们一起去。”他抬头看向窗外,月光洒在刚翻耕过的田地上,仿佛能看到不久后绿油油的稻苗,还有田埂边盛开的鲜花。
屋里的炭火盆还没撤,暖融融的气息裹着泥土的清香,在夜里慢慢散开。兰考的春天,就在这春耕的忙碌里,在对丰收的期盼里,悄悄拉开了序幕。
喜欢高铭远传奇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高铭远传奇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