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展开亲手绘制的简易图纸,详细向工匠们讲解着设计要点:“这马蹄铁看似简单,却能让马匹日行千里不伤蹄;这曲辕犁改直为曲,可大大节省人力。”
工匠们围拢过来,看着图纸频频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巧妙的设计,更没想到这些铁器竟能带来这般变革。
干!炼铁的成功激励着铁匠们的心胸!
在打铁炉前,能工巧匠们热火朝天地锻造铁器,铁锤与铁砧的撞击声如同激昂的战歌,一块块铁在铁匠们手中逐渐化作实用的马蹄铁与曲辕犁...
短短几日,工坊内便堆满了新制的马蹄铁和曲辕犁。
朱允炆抚摸着泛着冷光的铁器,心中已有了盘算:“穷苦百姓耕作不易,曲辕犁便免费赠予或者少要钱;那些富商大户,想要享用这便利,可得付出高昂代价!”
他深知,唯有如此,才能既造福百姓,又能积累资金推动后续发展。
此时,一名侍卫匆匆赶来:“大人,柳小姐派人传信,土豆地已开花结果,盼您回去查看。”
朱允炆望向矿山,思索片刻后,将逸尘大侠唤至跟前:“将军,此处便交予你全权管理。往后你工钱加倍,望你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逸尘大侠单膝跪地,郑重承诺:“定不负所托!”
朱允炆挑选了几匹健硕的马匹,将新制的马蹄铁与曲辕犁仔细装载妥当,带着侍卫踏上归程。
行至山下,他率先为自己的坐骑钉上马蹄铁。骏马似乎感受到了变化,欢快地嘶鸣一声,撒开蹄子奔跑起来,步伐轻快稳健。
“好!好!”朱允炆大喜过望,眼中满是笑意。侍卫们见状,纷纷惊叹不已,对这些铁器的神奇功效赞叹不已。
回到大本营,朱允炆望着简陋的场地,心中又有了新的想法。
自从偶然发现黏土、石灰和铁矿灰按比例混合能制成“水泥”后,他便一直谋划着建造一座大型工坊。如今铁器初成,是时候实现这个计划了。
他握紧拳头,目光坚定:“有了这坚固的工坊,往后便能造出更多利民之物!” 正所谓“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朱允炆知道,属于他的变革之路,才刚刚开始。
朱允炆刚踏入大本营,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便朝着土豆地疾步而去。
远远望去,大片的土豆田宛如铺上了一层绚丽的锦缎,紫白相间的花朵簇拥在翠绿的秧苗顶端,一撮撮绽放在分叉的枝桠间,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无数灵动的蝴蝶停驻在叶间。
走近细看,有的花朵开得正盛,花瓣舒展,露出嫩黄的花蕊;有的花瓣已然凋零,只剩下细长的花萼,昭示着地下正孕育着沉甸甸的希望。
柳雨嫣与县令千金王翠环正蹲在田垄间,小心翼翼拨开繁茂的枝叶,时不时俯身查看土壤的隆起处——那是土豆膨大的迹象。
“永明大师!”柳雨嫣眼尖,率先瞧见了来人,欣喜地站起身,裙摆沾着泥土也浑然不觉,“你瞧,这花开得多旺,不少植株底下怕是已孕有小拳头大的土豆了!”
王翠环也快步迎上来,平日里精致的面容因兴奋染上两抹红晕:“俺从未见过如此奇异的作物,花这般美,若结出的果实真如你所说那般丰饶……”
她的声音不自觉带上了几分颤抖。
朱允炆蹲下身,轻抚过柔软的叶片,指尖触到某处微微凸起的土包,心中涌起一阵狂喜。
上一世他也曾在乡下住过,去过奶奶的田地。
看见那大片的土豆开花结果,奶奶那长满皱褶的脸笑得好像开了花,那是劳动者辛勤苦尽甘来的心里自慰。
毕竟没白“面朝黄土背朝天”,风吹日晒。
还记得,一次不知谁家的猪进地把土豆拱了一大片,啃的乱七八糟。
奶奶呆坐在田间,心疼地落下泪来。
那时,乡下粮食也不富裕,奶奶经常把煮熟的土豆捣碎,和到白面和玉米面里给孩子们烙饼吃。
别说,还真的挺好吃,软乎乎的、面糯。是我的开胃美食。
朱允炆记得奶奶说过,在六十年代困难时,土豆都吃不到。所以他从小耳濡目染就珍惜粮食,从不浪费。
还有,冬天时,土豆还可以放到农村的灶坑烧着吃,更是美味。
对了,好像哪个饭店把土豆泥上浇上番茄酱或者沙拉酱那更能卖个好价钱。
夏天,土豆拌大茄子是东北那嘎达的常菜,也是地方特色菜。就着煮熟的新鲜玉米棒子吃,那是杠杠的!
朱允炆看到秧顶上开花的土豆,仿佛看到了奶奶的笑脸!
朱允炆好心酸,不由得抹了一把眼泪。
奶奶还说过:“土豆不能和洋柿子栽在一起,会互相授粉。”
那年,我奶奶就把这两种植物栽在一起了,结果,土豆花上结了形状像土豆,却是青柿子味的果实,而洋柿子却结了带麻点东西。
用农村人的话说,就是串种了。
哎,对了,现在还没有西红柿呢?
下回郑和来得问问他。那可是好东西,即是菜也可以当水果吃。
有了西红柿,那可是五台山的一大幸事了!
去他妈的!什么狗皇帝,他吃的都不一定有咱现代人吃得好呢。
他想起现代餐桌上花样百出的土豆佳肴:金黄酥脆的炸薯条、酸辣爽口的土豆丝、浓香四溢的土豆炖鸡,还有那热腾腾、绵软香甜的蒸土豆……
若能将这些烹饪之法教给大家,五台山百姓的餐桌上,必将增添无数美味。
现在土豆长势良好,后期田间管理也非常重要。不能让猪给啃了,鸡鸭给啄了,更得看住,人偷盗。
想到这里,他把组织人工防护提到了日是议程来。由逸尘大侠负责建立保安队,轮流值班。
这样就安全的多了。
柳雨嫣和王千金每天照旧来土豆地溜达一圈,查看长势和有没有被破坏的的地方。
她们把土豆看作是眼珠子、命根子。虽然互相有戒备,但是保护土豆的安全目标是一致的。
喜欢大明,朱允炆我来了!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