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宇与周德威站在城楼上,借着暮色远眺北方。
若是鳌拜今晚就得到败兵的消息,
以他的性子,很可能连夜发兵。最快明日清晨就能兵临城下。
周德威点头道:
若是明日才得到消息,也要在明晚前赶到。
唐天宇沉吟片刻:
没错,不管鳌拜来不来,我们不仅要做好万全准备,还要让鳌拜以为我们早有防范。”
“传令下去,今夜在城外多点篝火,每隔半个时辰就派小队骑兵举火把巡行,制造大军驻守的假象。
他转身对传令兵道:
立即通知全城百姓,今夜必须全部南迁,不得延误!苦役营随军行动,协助搬运物资。
命令传开后,城中顿时一片哗然。
许多刚刚返回家园的百姓聚集在县衙前,一位老者拄着拐杖上前:
将军,我们才刚回来,怎么又要走?这黑灯瞎火的,叫我们往哪里去啊?
一个抱着婴孩的妇人哭诉:
我家的房子才收拾了一半,这要是再走,回来怕是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了。
唐天宇登上台阶,环视着越聚越多的百姓,沉声道:
乡亲们,我深知大家刚刚重返家园,不愿再经历颠沛流离。”
“但是鞑子就在我们附近,离这里不到一天的路程,随时可能就会兵临城下。
人群中响起一片惊呼。
一个青年汉子喊道:
我们跟他们拼了!罗山已经毁了一次,不能再毁第二次!
对!跟他们拼了!
越来越多的人附和。
周德威上前一步,高声道:
乡亲们,罗山已经流过太多血了!我们不是怕死,而是要保住罗山的根!只要人在,罗山就在!
唐天宇接过话:
今夜必须撤离,正是因为我们要在沿途设伏,为你们的撤离争取时间。若等到天明,恐怕就来不及了。
他转身对身后的将士们下令:
全军协助百姓整理行装,两个时辰后出发。”
“在主要道路上设置疑兵,多扎草人,悬挂旌旗。”
“苦役营分成两队,一队协助百姓搬运,一队在城外挖掘陷坑,设置路障。
夜幕降临,罗山城内却灯火通明。
将士们帮助百姓收拾细软,组织车队。
周德威亲自监督苦役营在城外要道布置陷阱,同时在远处的山丘上点燃篝火,安排士兵举着火把来回巡行。
唐天宇站在城头,望着城外星星点点的火光,对周德威道:
这些火光要一直点到天亮,让清军斥候以为我们严阵以待。
子夜时分,撤离的队伍终于准备就绪。
唐天宇最后巡视全城,确保没有百姓被落下。
在确认城中空无一人后,他下令点燃城楼上的火炬作为信号。
出发!
长长的队伍在夜色中缓缓南行。
-
在信阳与罗山之间,一处名为 “五里坡” 的要冲之地。
鳌拜的一万铁骑在此扎下连绵大营。
此处地势略高,控扼南北官道,向东亦有小路通往光山、息县方向。
正是居中策应的绝佳位置。
从罗山、光山、息县劫掠而来的粮草物资,皆先汇集于此。
经清点后再由辅兵源源不断地运往围攻信阳的主力大营。
中军大帐内,鳌拜刚听完信阳前线送来的战报,攻势依旧胶着。
他并未显得急躁,信阳城坚,本就在他意料之中。
他走到悬挂的地图前,目光扫过罗山、光山、息县三地。
“巴特尔性子急,之前他连续几天都运来了不少粮食,明天的话罗山的粮草想必都已经已入库了。”
他捋须沉吟。
“乌力罕稳健,息县当无大碍。倒是阿山那边……”
他正思忖着光山的战事,一名戈什哈(亲兵)掀帐而入,急声禀报:
“大将军!罗山方向有溃兵逃回,称……称巴特尔台吉在罗山县遭遇明军埋伏,全军覆没!”
“什么?!”
帐内众将闻言,皆尽失色。
-
随后,那几个溃兵中的小头目便被匆匆带入了鳌拜的大帐。
鳌拜虎目一凝,杀气瞬间弥漫整个大帐。
“大将军,全军……全军就只剩我们四百来号人了!三千弟兄啊!”
为首的溃兵小头目以头抢地,声音嘶哑。
帐内诸将闻言,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鳌拜面沉如水。
三千精锐骑兵,一战尽殁,这绝非小股明军游勇所能为之。
“看来,邓名是真的派来了援军,而且兵力不少……”
一位副将低声说道,帐中气氛顿时凝重。
鳌拜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恢复了老将的冷静。
他目光如炬,盯住那名小头目,开始追问细节:
“伏击你们的明军,打的什么旗号?主将旗是谁?”
“回……回大将军,旗号是‘唐’字旗,还看到一些乡勇的旗帜……”
“唐?“
鳌拜眉头微皱,这姓氏在邓名军中似乎没听过。
“他们兵力如何?列的是什么阵势?”
“漫山遍野都是人啊!从两边山坡冲下来,我们根本看不清有多少!”
“阵势……好像没什么阵势,就是乱箭齐发,然后冲下来混战……”
“混战?”
鳌拜捕捉到了关键。
“他们骑兵多吗?甲胄如何?用了多少火炮、火铳?”
“骑兵……好像人数不多。但是甲胄整齐,火铳很犀利…就火炮倒是没听过…”
听到这里,鳌拜眼中的疑云越来越重。
他缓缓站起身,在帐内踱步。
鳌拜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关键信息。
“甲胄整齐,火器齐全,却无火炮;号称主力,骑兵却少;旗号就一个,阵型杂乱…还有不少乡勇……”
他沉吟良久,帐中诸将皆屏息凝神。
这位沙场老将的眉头越锁越紧,种种矛盾之处让他难以决断。
“若真是邓名派来的主力前锋,”
他缓缓开口,像是在梳理自己的思绪。
“甲胄火器齐备倒说得通,但岂会没有火炮助阵?若是疑兵之计,又何必配备如此精良的装备?”
他站起身,在帐中踱步,每一步都踏在众将的心上。
“骑兵稀少,可以是主力未至;但阵型杂乱,又像是乌合之众。”
他停在帐中央,目光扫过众人。
“可若是乌合之众,又如何能全歼巴特尔的三千铁骑?”
帐中一片寂静,只听得见火把燃烧的噼啪声。
他立刻转身,厉声下令
“多派精干探马,分为三路,一路潜入罗山县城查探虚实。”
“一路仔细勘查战场痕迹、敌军灶坑,另一路向南搜索,看有无大军行进踪迹。”
“我要知道,这支吃掉巴特尔的明军,究竟是何方神圣,现在又意欲何为!”
“传令全军,做好拔营准备,但未得我将令,不得妄动!”
他走到帐外,望着东方沉沉的夜色,第一次感到有些举棋不定。
“这个唐姓将领,要么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徒,要么……”
他低声自语。
“就是个极其危险的对手。”
-
天光渐亮,南行的队伍经过一夜跋涉,已是人困马乏。
百姓们相互搀扶着,孩童的啼哭声、老人的喘息声夹杂在一起,显得格外疲惫。
唐天宇与周德威并辔立于一处高坡,回望来路。
晨雾尚未散尽,远方的罗山县城隐在薄雾中,寂静得令人不安。
将军,追兵未至,反倒是让人更加忐忑。
周德威眉头紧锁。
鳌拜用兵向来迅猛,此次迟迟未动,恐有有顾虑或者别的深意。
唐天宇颔首,目光扫过坡下蹒跚前行的人群:
我们带着这么多百姓,一日行不过三十里。若清军铁骑追来,半日便可赶上。
他顿了顿,指向远处连绵的群山:
为今之计,唯有让百姓暂避深山。”
“大别山山高林密,足以藏身。待百姓安全入山,我等方可放开手脚,与清军周旋。
周德威眼睛一亮:
将军英明。我军新得战马,来去如风。若能卸下护卫百姓的重担,便可效仿当年戚家军游击之法,伺机歼敌。
唐天宇略一沉吟,随即召来亲兵:
传令,将苦役营分为两队。一队由乡勇押解,在入山要道挖掘陷坑、设置路障;”
“另一队负责搬运粮草物资。”
“待百姓全部入山后,将他们分散安置在各个山头,由乡勇严加看管。
计议已定,唐天宇立即传令。
不多时,乡勇们分头动员百姓,说明利害。
起初还有百姓犹豫不决,毕竟深山老林,野兽出没。
但想起罗山屠城的惨状,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安排。
老人家,山中有我们预先备好的山洞,还有乡勇带路,尽管放心。
周德威亲自安抚一位白发老翁。
将军,我们听您的。
老翁颤巍巍地作揖。
只盼着早日太平,让我们重回故土。
在乡勇的引导下,百姓分成数队,沿着不同的小路隐入深山。
目送最后一批百姓的身影消失在林间。
唐天宇终于长舒一口气。
现在.
他转身面对整装待发的将士们,声音铿锵有力。
该让鳌拜尝尝我们的厉害了。
-
待一切诸事稍定,唐天宇将周德威唤至临时搭建的中军帐前。
当着全军将士的面,他正色道:
诸位将士!
唐天宇声音洪亮。
这些日子,我们失去很多,但也收获良多。特别是有一位年轻人,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忠勇双全。
随后他大声喊道:
周德威听令!
周德威连忙出列,单膝跪地:
小人在!
他详细列举周德威的功绩:
这些天以来,是他,带着罗山县的乡勇死里逃生;”
“是他,献上妙计在鬼见愁大破清军;”
“更是他,在收复罗山时独当一面!
台下响起一片赞同的议论声,士兵们纷纷颔首表示赞同。
这几天以来,周德威的才能与胆识有目共睹。
将士们早已对这个年轻的乡勇首领刮目相看。
唐天宇望着台下将士们的反应,心中颇感欣慰。
这些时日,他与周德威朝夕相处,商议军机,早已视作得力臂助。
按照军中规制,
唐天宇话锋一转,声音沉稳有力。
周德威原为乡勇,本该从士卒做起。且千总以上官职,须经邓军门亲自批阅。
他环视台下,见众将士无不凝神倾听,这才继续道:
然则军情紧急,用人在即。本将决定,破格提拔周德威——
他特意顿了顿,见台下将士纷纷点头,无人异议,这才朗声宣布:
即日起,擢升周德威为骑兵营副将,暂领乡勇营及新编骑兵一营统制之职!
说到此处,他声音陡然昂扬:
如今我军战马齐备,待兵员补充到位后,新编骑兵一营便可成军!”
“待他日面见邓军门,再行正式任命。
他转向周德威,语重心长地道:
望你恪尽职守,不负本将期许,更不负邓军门厚望。
台下将士闻言,无不相视而笑。
周德威闻言,立即单膝跪地,抱拳行礼,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末将周德威,叩谢将军知遇之恩!待他日得见邓军门,定当亲自叩谢军门栽培之恩!”
“末将必当竭尽全力,效忠大明,万死不辞!
唐天宇面露欣慰之色,亲手将他扶起,随即解下腰间佩剑:
此剑随我征战多年,今日赠你,权作信物。”
“待他日邓军门正式授印,你便是我大明名副其实的骑兵营副将。
周德威双手接过佩剑,郑重答道:
末将定不负将军厚望,必以手中之剑,卫我大明疆土!
连台下的徐大牛也有些羡慕此人。
虽然徐大牛升迁速度也挺快,他已经当上了骑兵营队长了。
但是他虽然作战勇猛,但性格比较鲁莽,只善于听命行事,并不善于指挥排兵布阵。
台下的众将士齐声应诺,声震云霄。
待仪式完毕,周德威穿着甲胄,来到唐天宇身边:
将军,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行动?
唐天宇展开地图,目光坚定:
巴特尔虽死,但鳌拜的其他几位将领仍在袭扰光山,息县等地方,危害百姓。”
“我们要继续执行原来的计划,骚扰清军补给,配合信阳守军。”
“如今我们有了足够的战马,可以组建更多的骑兵,正是大展身手的时候。
他看向周德威,目光中充满信任:
德威,你熟悉本地地形,又有带兵之才。今后的作战,还要多多倚重于你。
周德威抱拳道:
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为将军分忧!
-
唐天宇为阻止鳌拜大军回师罗山,继续精心布置了一系列疑兵之计。
他将骑兵分为二十余股,每队配备多面旌旗,在通往罗山的要道上往来驰骋。
这些骑兵奉命在马尾绑上树枝,所过之处尘土飞扬,制造出大军调动的假象。
同时,他派出士卒伪装成百姓,在沿途散布明军十万援军即将驰援信阳的消息。
为增强可信度,唐天宇特意安排几队骑兵被清军斥候发现。
并在时遗落绣有征虏大将军邓字样的旌旗。
在道路安排上,他下令在主要官道设置路障,挖掘深壕。
摆出严阵以待的架势,却在偏僻小路上故意留出破绽。
让清军斥候得以窥见城内重兵驻守的假象。
之后,探马带回消息:
报——鳌拜大军仍在五里店大营按兵不动,但已向罗山方向加派三批探马,每批不下五十骑。
周德威闻报抚掌笑道:
将军果然妙算!鳌拜老贼果然疑心重重,不敢轻举妄动。
但与此同时,另一个紧急军报传来:
光山、息县两城虽尚未陷落,却已岌岌可危,城中粮草将尽,守军伤亡惨重。
喜欢明末:铁血山河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明末:铁血山河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