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中书省的文案房内,烛火彻夜不熄。柴荣亲手绘制的新版KpI考核表铺满案几,朱砂笔圈出的“民生满意度”“新政落实率”“粮食增产达标线”三个指标格外醒目。他指尖划过表格,对身旁的冯道与范质道:“南征后江北四州纳入版图,旧官新吏混杂,若考核只看税收、治安,难免有人只顾表面文章,忽略百姓疾苦。”
冯道捧着旧版考核细则,眉头微蹙:“陛下新增的指标虽贴合民心,但‘民生满意度’难以量化,恐让官员无所适从。”
“这有何难?”柴荣提笔在表格旁补画细则,“民生满意度分三项:一是百姓投诉率,由‘清风箱’记录统计,每月投诉超三起者直接扣分;二是垦荒完成度,按实际开垦亩数与申报数的比例计分;三是官学入学率,州县官学适龄孩童入学不足八成者,考核降等。”
范质见状,躬身赞道:“陛下此策精妙,既让官员有明确目标,又能切实惠及百姓。只是江北刚经战乱,部分官员或许难以达标,是否需设缓冲期?”
“缓冲期可设三月,但考核标准绝不放宽!”柴荣语气坚定,“朕要的是能干事、肯为民的官,不是只会钻营的老油条。此次考核不合格者,一律降职外放,优秀者优先提拔,不论出身新旧、是否降臣。”
次日清晨,新版KpI考核制的诏书传遍全国,江北四州的官员们顿时炸开了锅。濠州知州王承业是南唐降臣,捧着诏书脸色发白——他原以为归顺后只需按部就班,没想到柴荣的考核如此严苛,尤其是“官学入学率”,濠州战乱后学堂损毁大半,三月内要让孩童入学率达标,难度极大。
泗州知州李崇则胸有成竹。他本是后周旧吏,南征时积极配合新政,早已组织工匠修复学堂、发放垦荒农具。此刻他正召集下属,将考核指标拆解成“周度垦荒任务”“学堂修缮进度表”,用柴荣教的“阶段性目标法”分配工作,笑道:“柴天子的考核看似严格,实则都是为民实事,做好了不仅能过关,还能得民心,何乐而不为?”
考核推行半月后,柴荣派郭荣带队前往江北巡查。濠州城外,王承业正焦头烂额地督促工匠修复学堂,可百姓大多忙于垦荒,不愿让孩子入学。郭荣见状,叫来王承业:“知州大人,百姓重农耕轻教化,需先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可效仿汴梁,给入学孩童家庭发放粮食补贴,再派官员入户宣讲,让百姓知晓读书的益处。”
王承业恍然大悟,连忙按郭荣所言推行。不出十日,濠州官学便挤满了孩童,入学率大幅提升。而楚州的一名南唐降官却投机取巧,虚报垦荒亩数,被“清风箱”收到的百姓投诉揭发。郭荣查实后,当即按规定将其降职为县尉,震慑了一众心存侥幸的官员。
巡查结束后,郭荣向柴荣禀报:“陛下,江北官员大多积极推行新政,但仍有部分降官心存抵触,或敷衍了事。不过百姓对考核制十分拥护,纷纷称赞陛下‘以民为本’。”
柴荣点头,下令道:“传朕旨意,首轮考核于三月后举行,由中书省与御史台联合监考,严禁徇私舞弊。对考核优秀者,除提拔外,额外赏赐‘新政模范’牌匾;不合格者,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者,直接罢官!”
消息传到江北,官员们愈发不敢懈怠。楚州新任知州林仁肇(原南唐降将)亲自带队开垦荒地,推广新式农具;寿州官员则疏通河道,修复水利,江北四州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百姓们看着官员们的转变,纷纷感慨:“以前南唐官员只知收税,如今柴天子的官却帮我们种地、办学,这才是好官啊!”
就在考核稳步推进之时,一名御史匆匆来报:“陛下,汴梁收到密报,部分江北降官暗中勾结南唐旧臣,认为考核制是柴荣故意刁难,想要联名上书,请求废除新版KpI考核!”
柴荣闻言,脸色一沉。他没想到,这些降官不仅不思悔改,还妄图阻挠新政。“联名上书?”柴荣冷笑一声,“他们以为联名就能逼朕妥协?传朕旨意,凡参与联名者,不论官职高低,一律先停职审查,若查实有勾结南唐、图谋不轨之举,从严处置!”
冯道连忙劝阻:“陛下,此举恐引发降官恐慌,不利于江北稳定。不如先查明为首者,杀鸡儆猴,其余人从轻发落,以安人心。”
柴荣沉吟片刻,采纳了冯道的建议:“也好。命御史台秘密调查,找出联名的牵头者,其余人若主动认错,可既往不咎。朕要让他们明白,归顺后周,便需遵守后周的规矩,若敢阳奉阴违,休怪朕无情!”
御史台即刻展开调查,很快便查明牵头者是原南唐濠州通判张承业。张承业因不满考核压力,暗中联络十余位降官,意图联名上书。柴荣下令将张承业逮捕入狱,其余参与联名的官员则被召至汴梁,当面训诫后,罚其留任原职,戴罪立功。
此事过后,江北官员再也无人敢质疑考核制,新政推行愈发顺利。三月后,首轮考核结果出炉:泗州知州李崇、楚州知州林仁肇等十人考核优秀,被提拔至中枢任职;三名官员考核不合格,降职外放;其余官员均达标留任。
柴荣看着考核结果,心中满意。他下令将优秀官员的事迹编纂成册,发放给全国官员学习,同时宣布:“新版KpI考核将每半年举行一次,常态化推行。朕要让天下官员都明白,为官者,当以民生为重,以政绩为本,唯有如此,后周才能长治久安!”
可就在此时,一名探子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消息:“陛下!北汉刘钧得知江北新政成效显着,后周国力日益强盛,已联合契丹,在边境集结十万大军,准备入侵后周,企图打乱北伐计划!”
柴荣闻言,脸色瞬间凝重起来。他没想到,刘钧与契丹竟然如此迫不及待。他看着北方的方向,心中暗忖:边境十万大军压境,若不尽快应对,不仅北伐计划会被打乱,江北的稳定也可能受到影响。
“传我将令,赵匡胤率领五万大军,即刻北上,增援边境;李谷负责统筹粮草供应;范质留守汴梁,主持朝政,继续推进新政!”柴荣当机立断,“朕要亲自坐镇魏州,指挥抵御北汉与契丹的入侵!”
“臣遵旨!”众将领命而去。
一场新的战事即将爆发。柴荣知道,此次面对的是北汉与契丹的联军,战力远超南唐,这场边境之战,必将是一场恶战。可他更清楚,只有击退联军,才能保住后周的成果,为北伐扫清障碍。
只是,北汉与契丹的联军究竟有何部署?他们会从哪里发起进攻?柴荣心中充满了疑虑,一场关乎后周命运的较量,已然拉开序幕。
喜欢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