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掌心娇

漠海苍茫

首页 >> 赘婿掌心娇 >> 赘婿掌心娇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明日传奇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被废太子之位,反手灭了父皇的国十龙夺嫡修罗武神华夏先祖屹巅峰扶明录邪王追妻护花大国士太平天国的末路
赘婿掌心娇 漠海苍茫 - 赘婿掌心娇全文阅读 - 赘婿掌心娇txt下载 - 赘婿掌心娇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1章 石碑记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沈知府,按照这个进度,青川渠下个月就能完工吧 ?”张御史问道 。

“差不多。”沈辞点头,“完工后,我们会在渠边立一块石碑,刻上参与此次渠工的百姓和工匠的名字,让后人知道。”

沈辞指尖抚过青川渠堤坝上新铺的石板,指尖传来的微凉触感与夯实的质感,让他心中安定。

“周老实,石碑的石料选好了吗?”沈辞转头看向身后的工匠头,语气带着几分考量。周老实连忙点头,指着不远处堆放的青黑色石料:“回大人,选的是云溪县产的墨玉石,质地坚硬,耐得住风吹日晒,刻字也清晰。石匠已经来了三个,明日就能开工 。”

沈辞走上前,蹲下身查看石料,墨玉石表面光滑,敲击时发出清脆的声响,确实是立碑的上佳之选。他站起身,对周老实吩咐:“碑身要刻‘青川渠记’四个大字,碑侧刻上水利章程,正面除了参与渠工的百姓和工匠姓名,还要加上一段话——‘靖安州知府沈辞,奉朝廷之命,率万民修渠,耗银三万两,历时两月,终成此渠。凡经手银钱、物料者,皆列于此,百姓可查,朝廷可核’ 。”

周老实愣了愣,不解道:“大人,把经手银钱的人列上去,会不会惹麻烦?万一有人鸡蛋里挑骨头,说您借机炫耀,或是怕人查账呢 ?”

“怕的就是没人查。”沈辞眼底闪过一丝腹黑的笑意,“把姓名刻上去,既是给百姓和工匠记功,也是给经手事务的官员、吏员立个‘监督牌’。将来若是水渠出了问题,或是有人举报贪墨,对着石碑一查便知,谁也赖不掉 。”

一旁的张御史闻言,忍不住抚掌笑道:“沈知府这招高啊!既安抚了百姓,又约束了下属,还能让朝廷看到你的坦荡,真是一举三得 。”

沈辞笑了笑,没有接话。他心里清楚,这石碑还有一层更深的用意——李嵩和宁王的余党虽被清除,但靖安州官场仍有不少人对他心怀不满,尤其是那些曾与贪官有过牵连、却因证据不足未被处置的官员,总想着找机会挑他的错处。把经手银钱、物料的人明明白白刻在石碑上,便是断了这些人借“渠工经费”做文章的念头 。

正说着,赵武匆匆从县城方向赶来,手里拿着一份供词:“大人,吴天招了!他说宁王的余党在靖安州还有三个秘密据点,分别在州府的城隍庙、云溪县的山神庙,还有青溪县的废弃砖窑,里面藏着不少兵器和粮食,是宁王准备叛乱时用的 。”

“废弃砖窑 ?”沈辞眉头一挑,“青溪县的废弃砖窑,是不是在青川渠下游的王家村附近 ?”

“正是!”赵武点头,“吴天说,那砖窑是去年宁王的人偷偷改造的,里面有地道通往山外,还囤了五十石粮食和二十把长刀 。”

沈辞转身对张御史和巡按御史说:“两位大人,青川渠的事就劳烦你们多盯着,我去一趟废弃砖窑,把宁王的余党据点清了,免得留下后患 。”

巡按御史点头应下:“你放心去,这里有我们在。注意安全,若是余党反抗,不必留情 。”

沈辞带着赵武和二十名捕快,快马加鞭赶往王家村。废弃砖窑位于村后的山坡上,窑身破败,杂草丛生,远远望去,与普通的废弃窑场并无二致。沈辞让人绕到砖窑两侧埋伏,自己则带着赵武和两个捕快,装作砍柴的百姓,慢慢靠近窑门 。

窑门口挂着一把生锈的铁锁,看起来许久无人进出。沈辞使了个眼色,赵武上前一脚踹开铁锁,刚推开门,就闻到一股霉味夹杂着铁器的味道。窑内漆黑一片,隐约能看到堆放的粮袋和靠墙立着的长刀 。

“里面的人听着,朝廷已经知道你们的底细了,乖乖出来投降,可饶你们一命 !”沈辞对着窑内大喊,声音在空旷的窑洞里回荡。

片刻后,窑内传来动静,一个粗哑的声音响起:“我们是宁王殿下的人,沈辞,你敢来送死,就别怪我们不客气 !”话音刚落,三支羽箭突然从窑内射出,直奔沈辞面门 。

沈辞侧身躲过,对埋伏在两侧的捕快喊道:“动手 !”捕快们手持盾牌和长刀,一拥而入,窑内顿时传来兵器碰撞和惨叫声。没过多久,就有五个浑身是伤的汉子被押了出来,个个面带凶光,却已无力反抗 。

沈辞走进窑内,查看粮袋和长刀,粮袋上印着“宁王府”的字样,长刀的样式与边境守军的兵器相似。他拿起一把长刀,刀身上刻着“靖安州兵工厂”的小字,眼底闪过一丝冷光:“这些长刀,是用去年修渠款贪墨的银子,从兵工厂买的吧 ?”

被押在最前面的汉子梗着脖子:“是又怎么样?宁王殿下迟早会回来,到时候定要将你碎尸万段 !”

“可惜,他没机会了 。”沈辞冷笑一声,对赵武吩咐,“把这些人押回县衙地牢,仔细审问,看看他们还知道哪些宁王余党的消息。另外,把粮食和长刀运回县城,粮食分给王家村的百姓,长刀交给军营 。”

处理完废弃砖窑的事,沈辞带着众人返回青川渠工地。此时已是傍晚,夕阳将堤坝染成金色,石匠们正在碑石上勾勒字体,百姓和工匠们围在一旁,好奇地看着碑石上即将刻下的名字 。

“沈大人回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百姓们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起废弃砖窑的事。沈辞笑着将余党被抓、粮食分给王家村的事说了,百姓们顿时欢呼起来,对他更加敬佩 。

张御史走到沈辞身边,低声道:“沈知府,方才州府传来消息,说朝廷派了新的按察使来靖安州,明日就到。这位按察使姓林,是左都御史李嵩的门生,你可得小心应对 。”

沈辞眼底闪过一丝精光,李嵩的门生?看来朝廷里的暗流,还没彻底平息。不过,他既然敢把渠工的事摆到明面上,就不怕有人来查。他笑了笑:“多谢张大人提醒,我会注意的。林按察使若是来督查水利,我正好请他看看这石碑,让他评评,咱们的渠工做得是不是问心无愧 。”

次日一早,新按察使林文渊抵达青溪县。他穿着一身崭新的绯色官袍,面容清瘦,眼神锐利,刚到青川渠工地,就直奔石碑而去,仔细查看碑石上的文字和即将刻下的名单 。

“沈知府,”林文渊转过身,语气带着几分审视,“这碑上列了近千个姓名,还有经手银钱、物料的官员姓名,你就不怕有人借此弹劾你,说你滥用民力、铺张浪费 ?”

“怕就不会立这碑了 。”沈辞不卑不亢地回视他,“林按察使可以去问问百姓,他们参与渠工,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可以去查账册,三万两经费是用在了实处,还是被人贪墨。这石碑,既是给百姓的交代,也是给朝廷的交代,更是给我自己的交代 。”

林文渊没想到沈辞如此强硬,愣了一下,转而走向堤坝,蹲下身查看地基和石板。他伸手摸了摸石板缝隙里的灰浆,又看了看引水渠的坡度,脸色渐渐缓和下来 :“沈知府,青川渠的工程质量,确实符合朝廷的水利章程。不过,我听说你在渠工中给百姓发高工钱,还分良田,这会不会打破其他州县的规矩,引发民怨 ?”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沈辞指着正在干活的百姓,“林按察使你看,这些百姓干活时脸上有笑容,因为他们知道,好好干活能拿到工钱,能分到良田,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百姓过得好,才不会有民怨;若是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就算守着老规矩,也会出乱子 。”

林文渊顺着沈辞的手指看去,只见百姓们两两一组,合力搬运着石料,饭棚里飘来饭菜的香气,几个孩子在渠边的空地上玩耍,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他沉默片刻,对沈辞拱手道:“沈知府所言极是,是本按察使狭隘了。你放心,关于青川渠的事,本按察使会如实禀报朝廷 。”

沈辞心中松了口气,看来这林文渊虽说是李嵩的门生,却并非不分是非之人。他笑着回礼:“多谢林按察使体谅。若是按察使不嫌弃,不如留下一起吃顿便饭,尝尝我们渠工的伙食 。”

林文渊没有拒绝,跟着沈辞走进饭棚。棚内的长桌上摆着糙米饭、炖菜和咸菜,虽然简单,却热气腾腾。百姓和工匠们见沈辞带着按察使进来,纷纷起身行礼,沈辞笑着摆摆手:“大家不用拘礼,都是来吃饭的,坐下一起吃 。”

吃饭时,林文渊看着百姓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又看了看沈辞和大家同吃糙米饭,心中对沈辞的印象彻底改观。他原本以为沈辞是个靠查贪腐上位、好大喜功的官员,如今看来,竟是个真正心系百姓、脚踏实地的好官 。

饭后,林文渊准备返回州府,临走前对沈辞说:“沈知府,李嵩虽说是我的老师,但他通敌叛国、贪赃枉法,我绝不会为他徇私。靖安州的官场,需要你这样的官员来整顿。以后若是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

沈辞拱手道谢,看着林文渊的马车远去,心中明白,这林文渊的态度转变,不仅是因为看到了青川渠的实情,更是因为李嵩倒台后,他需要找新的靠山,而自己这个深受百姓爱戴、又得朝廷嘉奖的知府,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不管林文渊的目的是什么,只要他能公正办事,不阻碍靖安州的发展,沈辞便愿意与他合作 。

接下来的日子,青川渠的工程进展顺利。石匠们日夜赶工,石碑上的名字和文字渐渐清晰,百姓和工匠们每天收工后,都会跑到石碑前,找找自己的名字,脸上满是自豪 。

这日,沈辞正在查看引水渠的挖掘进度,陈六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一封信:“大人,苏小姐从州府送来急信,说朝廷派了使者来靖安州,要考察青川渠的工程,还要接见参与渠工的百姓代表,明日就到 。”

“朝廷使者 ?”沈辞接过信,快速浏览一遍,信中说使者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此次前来,一是考察水利工程,二是安抚百姓,顺便核实沈辞的功绩 。

他心中一动,这正是让百姓在使者面前为自己说话的好机会。他对陈六吩咐:“你去选十个参与渠工的百姓代表,最好是家境贫寒、通过渠工改善了生活的,再选两个工匠代表,让他们准备好说辞,明日见到使者,就说说修渠前后的变化,还有自己拿到的工钱和补贴 。”

陈六领命而去,沈辞又对赵武说:“你去县城里的平价粮店和学堂看看,确保粮店的粮食价格稳定,学堂的孩子们能正常上课。使者若是问起吴天的粮铺和宅院的处置情况,也好有个交代 。”

次日一早,朝廷使者的队伍抵达青川渠工地。使者是个中年太监,姓王,穿着一身绣着蟒纹的太监服,语气傲慢,刚下车就对沈辞说:“沈知府,咱家奉陛下之命,来考察青川渠。你赶紧把工程的账册、名册都拿出来,咱家要一一核对 。”

沈辞没有在意王太监的态度,让人将账册和名册呈上去,又请他去查看堤坝和引水渠。王太监一边走,一边翻看着账册,时不时停下来询问几句,沈辞都一一从容作答 。

走到石碑前,王太监看着碑上密密麻麻的名字,皱着眉问:“沈知府,你立这石碑,是想让百姓记住你的功劳,还是想向朝廷邀功 ?”

没等沈辞回答,一旁的百姓代表张老汉就上前一步,对着王太监拱手道:“公公,这石碑是沈大人为我们百姓和工匠立的。去年洪涝,我们的房子被淹,田地被毁,是沈大人来了之后,抓了贪官,给我们发粮,还让我们修渠挣工钱。现在渠快修好了,我们的田地能灌溉了,家里的日子也好过了,这功劳,沈大人当之无愧 !”

其他百姓代表也纷纷附和,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沈辞的好,从查贪腐、稳粮价,到修水渠、分良田,桩桩件件都说得真切 。

王太监听着百姓们的话,又看了看他们脸上真诚的笑容,态度渐渐缓和下来。他走到沈辞身边,语气温和了几分:“沈知府,看来陛下没有看错人,你确实是个为民办实事的好官。咱家会把这里的情况如实禀报陛下,为你请功 。”

沈辞拱手道:“多谢王公公。下官不求功名利禄,只求靖安州的百姓能安居乐业,朝廷能国泰民安 。”

王太监满意地点点头,又去查看了平价粮店和学堂,见粮店的粮食价格低廉,百姓们争相购买;学堂里的孩子们朗朗读书,脸上满是朝气,对沈辞的印象更好了 。

离开青溪县前,王太监对沈辞说:“沈知府,陛下对靖安州的情况很关注,你好好干,将来定能有更大的作为。另外,陛下让咱家给你带句话——‘靖安安,则天下安’,陛下对你寄予厚望啊 。”

沈辞对着京城的方向深深拱手:“臣沈辞,定不负陛下厚望 !”

送走王太监后,沈辞回到青川渠工地。此时,石碑上的最后一个名字也刻完了,周老实让人将石碑立在渠边的高台上,夕阳的余晖洒在石碑上,“青川渠记”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

百姓和工匠们围在石碑前,欢呼雀跃。沈辞站在人群中,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青川渠的完工,只是他在靖安州做的第一件大事,未来,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做——兴办学堂、整顿吏治、发展农业,他要让靖安州的百姓,不仅能吃饱穿暖,还能读书识字,过上真正富足、有尊严的生活 。

“沈大人,渠水通了 !”突然,有人大喊一声。沈辞抬头望去,只见青川渠的闸门被打开,清澈的渠水顺着河道缓缓流淌,滋润着沿岸的农田,百姓们纷纷跑到渠边,用手捧起渠水,脸上满是喜悦 。

沈辞走到渠边,看着流淌的渠水,眼底闪过一丝坚定。他来自现代,带着现代的知识和理念,来到这个时代,或许就是为了改变这里的百姓的命运。

当晚,沈辞在县衙书房写下了《靖安州发展策》,里面详细规划了靖安州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兴修水利、兴办学校、推广新的农业技术、整顿吏治、加强边境防御。他知道,这份规划实施起来会困难重重,但他有信心,只要有百姓的支持,有朝廷的信任,他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让靖安州成为这个时代最繁荣、最安定的地方 。

喜欢赘婿掌心娇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赘婿掌心娇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六宫无妃,独宠金牌赌后龙翔仕途诸天无限基地旧金山往事退婚后,她在年代吊打重生小白花皇道穿越后我凭种田脱单快穿之盈满丹道仙途一觉醒来我隐婚了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肌肉影帝家族崛起,从灵植夫开始魔法史记苏泽列传重生1990之改写人生极品妖孽兵王将军不容易尸王噬宠:妖女要翻墙我家娘子在修仙锦衣御明
经典收藏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大明,我以族谱变法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总有大小姐想对我图谋不轨无双毒士:女帝劝我善良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大明群英传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七十年代那场战争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全军出击:从小山村到百万雄师初唐峥嵘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蜀汉我做主(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岭南宗师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三国之极品富二代老子就是要战争
最近更新社畜?不,系统说我是天选之子南海龙腾:从张保仔到七海之王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特种兵王变扶苏:始皇帝懵了大夏九皇子与紫微饥荒年,我来拯救快饿死的少女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历史天幕:永乐大帝大明巨匠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大明基建录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赘婿掌心娇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
赘婿掌心娇 漠海苍茫 - 赘婿掌心娇txt下载 - 赘婿掌心娇最新章节 - 赘婿掌心娇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