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故事悟人生

张泓光

首页 >> 看故事悟人生 >> 看故事悟人生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双龙夺嫡,废物憨子竟想渔翁得利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亮剑:我只打硬仗汉末之全面开战大明红楼,诗山词海,红袖添香调教大宋将军好凶猛扶明录铁血宏图抗日之兵魂传说
看故事悟人生 张泓光 - 看故事悟人生全文阅读 - 看故事悟人生txt下载 - 看故事悟人生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29章 那支从不晚点的粉笔——李叔同教会我们的三件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光绪年间的杭州城,春末的风总带着点湖光的湿润。崇德学堂的操场上,几个穿着青布褂子的少年正围着篮球打闹,裤脚沾着新翻的泥土。预备铃“叮铃铃”响起来时,有人手忙脚乱地把球往树杈上一扔,扯着嗓子喊:“音乐课!李老师的课!”

一群人嘻嘻哈哈地往音乐教室跑,你撞我一下,我拍你一把。有人嘴里还哼着昨天刚学的《送别》,调子跑得比操场上的篮球还远。快到教室门口时,不知是谁带头压低了声音:“嘘——听说这位李先生,以前是上海滩的大人物呢。”

“大人物怎么会来教咱们唱歌?”有人撇撇嘴,手已经按在了门把上。那木门是新刷的漆,带着点松节油的味道,被这只手一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

就是这一声“吱呀”,让满楼道的喧闹像被掐断的琴弦,戛然而止。

门后的景象,后来被丰子恺写进回忆录里,成了他一辈子忘不掉的画面:清晨的阳光斜斜地从窗棂钻进来,在地板上画出格子,而讲台上,那个穿着月白长衫的人早已端坐着。他的背脊挺得像尺量过,手里握着一支白粉笔,指尖纤长,袖口平整得没有一丝褶皱。窗外的蝉鸣、远处的读书声、甚至楼下发呆的麻雀扑棱翅膀的声音,都好像被他身上那股静气吸走了。

“我以为先生总要迟到的。”多年后,丰子恺在文章里写,“那些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推进门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

其实不止那天。往后三年,只要是李叔同的课,预备铃刚落,他准在讲台后坐定。有回冬天大雪,钱塘江都结了薄冰,学生们踩着半尺厚的雪往教室挪,棉鞋里全是冰碴子。有人嘀咕:“这种鬼天气,先生肯定不来了。”结果一推门,还是那身月白长衫,还是那支削得尖尖的粉笔,只是他耳尖冻得有点红,脚下的毡鞋沾着雪,化在地板上,晕出一小圈水痕。

有个调皮的学生,偷偷做了个实验。他把家里的自鸣钟拨快了一刻钟,提前跑到教室等着。那天李叔同依然踩着预备铃的点进来,长衫的下摆随着脚步轻轻晃动,像一片云落在讲台前。学生后来红着脸跟同学说:“我算服了,他身上好像揣着个更准的钟。”

这事儿传到李叔同耳朵里,他没骂,也没笑,只是在下次上课前,慢悠悠地说:“时间这东西,对谁都一样。你早一刻,它不会多;你晚一刻,它也不会少。但你让别人等,就是把别人的时间掰了一块扔了。”

这话听着简单,可往深了想,比乐理课上的五线谱还绕人心。

那会儿学堂里的先生,大多是老秀才出身,上课迟到是常事。有的先生会说“路上被黄包车绊了脚”,有的干脆摆摆手:“你们先自己念书。”学生们也习惯了,反正早到晚到,课总是要上的。可李叔同来了之后,一切都变了。

他不仅自己守时,对学生也严。有回一个学生迟到了十分钟,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喊“报告”。李叔同没抬头,只是指了指墙上的挂钟,声音不高,却像块石头砸在地上:“钟摆没停,你停了。”

那学生脸涨得通红,站在门口听了整堂课。下课后,李叔同叫住他,没批评,只是从抽屉里拿出个小本子,翻开给学生看。本子上记着密密麻麻的字,哪天干了什么,几点开始,几点结束,连“午后三点,临帖半小时”都写得清清楚楚。

“你看,”李叔同指着其中一行,“去年今日,我在上海排练话剧,说好三点开演,两点五十就坐满了人。我提前一刻钟到场,不是怕迟到,是怕辜负了那些准时来的人。”

学生后来跟人说,那天他才算明白,守时不是怕老师骂,是怕自己成了那个让别人白等的人。

李叔同的“守”,不止在时间上。

他教画画,要求学生必须用炭笔打底,再用铅笔勾线,一步都不能错。有个学生觉得麻烦,直接用钢笔作画,被他看见了。他没发火,只是拿起那幅画,对着光看了看,说:“炭笔能改,铅笔能修,钢笔落了纸,错了就抹不掉了。画画跟做人一样,规矩不是绑着你,是给你留条回头的路。”

他自己做学问,更是把“规矩”刻进了骨头里。翻译五线谱,每个音符都要查三遍资料;写歌词,一个字要在嘴里嚼半天,直到念着顺口,听着顺耳。有回给学生改作业,发现一个音符标错了,他连夜找到那学生,带着自己手抄的乐谱,一句句比对,直到天亮。

有人说他太较真,他只是笑笑:“我不是较真,是怕误人子弟。我答应了教他们,就得教真东西,这是规矩。”

后来他出家,成了弘一法师,这份“守”更甚。

在庙里,他每天天不亮就起身,洒扫庭院,然后诵经。规定自己每天只吃一顿饭,过了午就不再碰碗筷。有信徒送来精致的素斋,他婉言谢绝:“庙里有规矩,一粥一饭,够了。”有人想请他破例写幅字,他说:“答应了师父,午后不写字,不能破。”

旁人觉得苦,他却甘之如饴。他在给友人的信里写:“守规矩,不是被规矩困住,是让心有个落脚的地方。心定了,再简单的日子也有滋味。”

最让人动容的,是他的“守心”。

年轻时,他是上海滩的风流才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带头演话剧,穿西装,留长发,是出了名的“新潮人物”。可他心里清楚,这些热闹不是归宿。三十多岁那年,他突然决定出家,把所有的书画、乐器都送给了朋友和学生,包括那支陪他上过无数堂课的白粉笔。

有人骂他疯了,放着好日子不过,去当苦行僧。他不辩解,只是在出家前,把学生们叫到一起,认认真真地鞠了一躬:“我答应教你们的,都教完了。以后不能再陪你们,抱歉。”

出家后,他潜心修行,却没忘了当年的学生。丰子恺画了《护生画集》,他逐页批注;夏丏尊办杂志,他远程指导。有回丰子恺遇到难处,写信向他求助,他回信说:“我虽出家,当年的情谊还在。你尽管说,能帮的,我一定帮。”

这就是李叔同的“守心”——不管身份怎么变,对人对事的那份真诚,从来没变过。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认定的理,一定要守住。

他圆寂前,留下“悲欣交集”四个字。有人说,这是他对一生的总结:悲的是世事无常,欣的是自己守住了初心。

如今再想他当年在课堂上的样子,那支从不晚点的粉笔,不仅仅是准时,更是一种态度。

守时,是不辜负别人的期待;守矩,是不违背自己的承诺;守心,是不忘记为什么出发。

就像丰子恺后来感慨的:“李先生教会我们的,不只是唱歌画画,是怎么做人。他让我们明白,一个人靠谱不靠谱,不用看他说了什么,看他做了什么,守了什么。”

想想我们现在,多少人约好了见面,临了说句“堵车了”就完事;答应了别人的事,转头就忘;走着走着,就忘了自己当初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其实啊,守时不是天天看表,是心里装着别人;守矩不是墨守成规,是做事有底线;守心不是固执己见,是别忘了来路。

李叔同的一生,就像他手里的那支粉笔,安安静静地在黑板上写字,不疾不徐,不多不少,写完了,就轻轻放下。可那些字,却留在了无数人的心里,成了一辈子的念想。

这大概就是“守”的真谛:守得住一时,才能经得起一世;心有所守,人生才能走得踏实,活得自由。就像那支从不晚点的粉笔,看似被时间约束,实则在每一次落笔时,都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喜欢看故事悟人生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看故事悟人生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退婚后,她在年代吊打重生小白花重生1990之改写人生神权之上一世之尊小鲜肉从军记六宫无妃,独宠金牌赌后气御千年尸王噬宠:妖女要翻墙神剑无敌系统旧金山往事水浒:梁山新寨主,好汉绝不招安今天大佬也不想开门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东归志!九州我为王颜语最新小说太子妃必须骄养娇娇王妃驾到,疯批王爷宠入骨妖妃其实是药引江总,夫人又闹离婚了
经典收藏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明,我以族谱变法战国野心家染谷君的异常郭嘉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我在水浒开了个挂春秋发明家我于历史中长生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特种兵之一夫当关骑砍三国之御寇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朕的大学时代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李世民重生水浒
最近更新大唐,我真的是来作死的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老子今朝,点检形骸汉阙孤臣大明第一CEO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土匪冒充县令,在明末征战天下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夏九皇子与紫微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红妆断案:我与状元大人的探案日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桃花酒赠君,往愿君安康为得到我粮食,硬塞老婆给我大明1643,我以敌血铸轩辕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开局迎娶双胞胎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
看故事悟人生 张泓光 - 看故事悟人生txt下载 - 看故事悟人生最新章节 - 看故事悟人生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