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军事硬实力的较量之外,软实力——特别是科技创新和文化影响力,同样是塑造国家形象、赢得国际尊重、乃至在外交谈判中增加筹码的重要武器。
亚瑟精心安排的代表团成员,尤其是那位在医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伊丽莎白·肯尼博士,以及随行的皇家理工大学代表,便成为了他手中一张极其有效的科技外交王牌。
肯尼博士关于脊髓灰质炎物理新疗法的理论,在这时的医学界无疑是颠覆性的。
主流观点普遍认为该病主要源于脊髓神经损伤,导致肌肉永久性瘫痪,治疗方法以僵硬的夹板或石膏固定患肢、防止畸形为主,结果往往是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患者终身残疾。
而肯尼则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大胆提出肌肉本身的疼痛、痉挛和失用性萎缩才是导致功能丧失的关键因素,主张通过早期、持续的热敷、轻柔的被动运动和积极的功能训练来唤醒肌肉。
这种理念与这时盛行的制动休息原则背道而驰,自然引来了诸多质疑。
然而,亚瑟对肯尼的研究给予了毫无保留的支持。
在澳大利亚国内,皇家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专门为她设立了治疗中心,联邦卫生部门也开始小范围推广她的疗法,积累了大量令人信服的成功案例。
正是基于这份底气,亚瑟才决定将肯尼博士推向伦敦这个世界医学的中心舞台。
在皇家学会那间挂满了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巨匠画像的古老报告厅里,面对着台下上百位代表着英国科学界最高权威的院士和资深医生,肯尼博士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自信。
她没有被现场庄重的气氛所震慑。
她首先以清晰、简洁的语言阐述了她的理论基础,引用了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最新研究,得益于皇家理工大学其他科系的交叉支持,论证了肌肉痉挛在小儿麻痹症病程中的关键作用。
随后,她将重点放在了临床证据的展示上。
利用最先进的幻灯片投影技术,她展示了一系列经过严格记录、长期追踪的病例。
每一组幻灯片都包含三张照片:患儿发病初期的瘫痪状态、接受传统夹板固定治疗一段时间后的肌肉萎缩和关节变形照片、以及接受数月甚至数年肯尼疗法后的恢复状态照片。
那些接受了肯尼疗法的孩子,虽然未必能完全恢复正常行走,但他们的肢体形态保持良好,肌肉相对饱满,甚至能够在家长的帮助下站立、行走,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这种直观的、充满生命力的对比,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是无与伦比的。
报告厅里鸦雀无声。
那些最初带着怀疑甚至轻蔑表情的权威们,此刻都陷入了沉默。
他们或许仍然对肯尼的理论细节持有保留,但那些照片所呈现出的显着疗效差异,是任何偏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
报告结束后,提问环节的气氛异常热烈。
质疑依然存在,但更多的是探讨性的问题:如何准确评估肌肉痉挛的程度?
热敷的温度和时间如何掌握?
功能训练的具体方案如何制定?
并发症如何处理?
肯尼博士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清晰的思路,一一作答,展现了其作为一名严谨科学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几位在小儿麻痹症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专家,如来自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的首席外科医生,当场就向肯尼博士发出了诚挚的邀请,希望她能前往他们的医院,进行更深入的病例讨论和临床演示。
亚瑟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他不仅欣然应允了这些医学界的交流邀请,更通过新国王爱德华七世的私人渠道,巧妙地安排了一场规格更高、影响更广的御前演示。
地点被安排在白金汉宫的一个侧厅,听众包括对慈善和医疗事业非常热心的亚历山德拉王后、几位王室核心成员、卫生大臣以及伦敦几家最负盛名的医院的院长。
肯尼博士没有进行枯燥的理论阐述,而是带来了两位特殊的助手——一位是在伦敦定居的澳大利亚外交官的孩子,不幸在两年前患小儿麻痹症,经过肯尼博士在悉尼的初步治疗和指导,恢复情况良好;另一位则是一位在伦敦本地医院接受传统夹板治疗、病情相似但恢复情况远不如前者的英国患儿。
在王后和一众贵宾面前,肯尼博士亲自为两位患儿进行了检查和部分治疗演示。
她温柔地用热毛巾包裹住患儿痉挛的肢体,轻柔地进行被动伸展,并鼓励患儿尝试做出微小的动作。
整个过程充满了耐心、关爱和科学的严谨性。
两位患儿不同的反应和肢体状态,形成了最直观、最令人心碎也最充满希望的对比。
那位接受肯尼疗法的澳洲孩子,虽然仍需搀扶,但已经能够在家长的鼓励下,迈出颤巍巍的步伐,脸上带着努力而自豪的笑容。
亚历山德拉王后被深深地打动了,眼中甚至泛起了泪光。
她当即宣布,将以王室慈善基金的名义,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在英国建立至少三个肯尼疗法研究与推广中心,并正式聘请肯尼博士担任皇家医学顾问。
这个来自王室最高层的公开认可,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医学领域。
第二天,《泰晤士报》等主流报刊都在显着位置报道了此事。
“肯尼疗法”、“澳大利亚医学奇迹”、“来自南方的天使”等词语,成为了伦敦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澳大利亚的国家形象,不再仅仅是遥远的牧场和金矿,更增添了科技进步、人道关怀的光环。
与此同时,亚瑟也没有放松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布局。
他亲自陪同皇家理工大学筹备委员会的代表,由校长哈格雷夫带队,以彰显学术上的对等,分别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以及伦敦帝国学院的校长、院长及相关领域的顶尖学者进行了正式会晤。
他们带去的,不再仅仅是合作意向,而是具体的、极具吸引力的合作方案,背后有着联邦政府和皇家银行的强大财政支持。
针对剑桥大学着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哈格雷夫提出,皇家理工大学愿意提供一笔专项资金,资助其进行正处于萌芽阶段的放射性物理和原子结构研究,条件是双方共享研究成果,并互派访问学者。
他还提到,特斯拉在澳大利亚进行的某些高能放电实验,产生了一些有趣的副产品,值得共同探讨。
这对于经费并不充裕、但求知欲极强的剑桥物理学家们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
针对牛津大学历史悠久的化学系,澳方提出,利用澳大利亚独特的矿产资源,例如稀土、锂矿、钒钛磁铁矿等,共同建立特种材料与催化剂联合实验室,研发用于钢铁、化工、甚至未来航空领域的新型合金或催化剂。
澳方提供原料和部分资金,牛津提供顶尖的理论和实验人才。
针对伦敦帝国学院强大的工程学科,合作方案则更加务实:双方互认学分,共同开设热带工程学、矿业工程管理等具有澳大利亚特色的联合学位项目;帝国的学院为澳大利亚代培高级工程师,皇家理工大学则可以成为帝国学院在南半球进行工程实践和研究的重要基地。
这些合作方案,都建立在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基础之上,并且得到了亚瑟王子和联邦政府的强力背书。
英国的大学虽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崇高的声望,但也面临着来自德国和美国新兴大学的激烈竞争,对于来自英联邦内部的、带有实质性资源投入的合作提议,自然不会拒绝。
经过多轮坦诚而富有成效的磋商,皇家理工大学成功地与这三所世界顶级学府,签署了一系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涵盖资金投入、人员交流、成果共享等具体细节的长期合作协议。
这不仅仅是几份简单的备忘录,它实质上是将澳大利亚这所年轻的大学,直接接入了世界科技创新的最前沿网络。
科技与文化交流,在这位年轻王子的巧妙运筹下,展现出了惊人的外交魅力。
它不像政治谈判那样剑拔弩张,也不像经济博弈那样斤斤计较。
它以一种更柔软、更持久、更能赢得人心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提升着澳大利亚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形象。
喜欢建国澳大利亚,从袋鼠到巨龙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建国澳大利亚,从袋鼠到巨龙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