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敲打着汴京西郊一处不起眼院落的后罩房窗棂。屋内,崔婉宁指尖拂过桌案上摊开的几张复杂图纸,目光最终落在一只敞开的玉瓶上。瓶内,几粒幽蓝惨绿的光点正无声地沉浮,如同被囚禁的萤火,散发着冰冷而微弱的能量波动。这是从秦州节点崩解现场带回的污染样本,三年来,它们始终保持着这种诡异的活性,提醒着她那场胜利的代价。
《天灾定论诏》颁布后,公开的研究已无可能,格物监的视线如同无形的蛛网,笼罩着所有可能触及“禁忌”的领域。然而,威胁并未因官方的定论而消失,南方的光晕,边境的晶化报告,还有这瓶中持续侵蚀生机的粒子,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另一个真相。她不能停下。
桌上,除了来自边境交流区、由墨衡团队改进的基础能量防护原理图外,还多了一叠新的数据记录——那是范仲淹昔日门生网络,通过隐秘渠道送来的,关于西北数州受污染土地的最新勘测结果。贫瘠,龟裂,生机断绝,与晶片中记录的前代文明覆灭后的景象何其相似。
“不能只防御,必须净化。” 崔婉宁低声自语。她提起笔,蘸了墨,开始在纸上重新勾勒。墨衡传来的原理图侧重于隔绝与防护,但她要的,是逆转那个“逆熵编码”带来的秩序扭曲。她回想起齐师傅牺牲时传递的“雷纹溯形”知识,那是对能量结构本源的追溯;回想起青铜镜最后时刻解析出的“坤元系统”底层逻辑碎片;更回想起那已消散的系统意识,在赎罪时提及的“必须偿还之债”——那因扭曲指令而对这片土地造成的伤害。
数个不眠之夜后,一套基于“谐振中和”理论的小型化装置设计图逐渐成型。它不像引雷塔那般宏伟,核心是一个仅尺许见方的青铜基座,上面镌刻着经过重构的、更为繁复精密的逆向雷纹。这些雷纹并非引导外界能量,而是旨在激发装置内部储存的微弱纯净能量,产生一种特定的、与污染粒子内部“逆熵编码”相位相反的谐振波场。
“理论可行,但需要验证。”崔婉宁看着完成的图纸。公开的试验田绝无可能,但范仲淹留下的网络,此刻展现了它的价值。通过绝对可靠的渠道,图纸与指令被送往西北某州——一个受污染严重,但地方官恰是范公坚定追随者的偏僻之地。同时送去的,还有利用天机阁最后残存资源秘密制作的一台原型机。
等待是焦灼的。汴京的冬日,阴冷潮湿。格物监的“巡查”日益频繁,对民间“异术”的打击力度也在加大。崔婉宁表面接些官府核准的营造活计,心思却全系于西北那片不为人知的试验田。
终于,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傍晚,密信抵达。信是加密的,但传递的信息却简单而震撼:试验田内,被污染三年之久、寸草不生的土地上,靠近谐振场发生器的一小片区域,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微弱的绿色苔藓。
成功了!
尽管只是最原始的植物,尽管范围极小,但这无疑是三年来第一个积极的信号。崔婉宁攥着信纸,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她立刻着手改进设计,缩小装置体积,降低能耗,使其更易于隐藏和部署。范仲淹的网络再次启动,更多的图纸和少量关键部件被秘密送往西北,以及其他几个同样受灾且地方官可靠的州县。
净化点的建立是悄无声息的。它们往往伪装成普通的土地庙、废弃的窑洞,甚至是富户后花园的假山基座。谐振场在夜间悄然运行,微弱的光芒被精心遮蔽。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土地的恢复是缓慢的,首先是最耐贫瘠的苔藓、地衣,然后是某些顽强的野草。但对于早已绝望的农人来说,哪怕只是一星半点的绿色,也足以点燃深藏的希望。
影响开始如涟漪般扩散。一位负责秘密净化点的老农,在第一次看到嫩绿的草芽钻出那片死寂的土地时,那双布满老茧、曾经只能无助地看着庄稼枯萎的双手,颤抖着捧起那抹绿色,浑浊的泪水滴落在新生的叶片上。他没有欢呼,只是长久地跪在那里,仿佛在确认一个奇迹。这样的场景,在数个秘密净化点悄然发生。文明的韧性,并非总是体现在宏大的叙事中,更多时候,就藏在这细微的生机重现之中。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协同效应来自西夏。野利仁荣,通过往来的商队,送来了一份古老的党项土地疗愈配方,其中记载了几种生长在贺兰山极旱之地的特殊草药,其根茎捣碎后混合特定矿物,据说能“安抚躁动的大地”。崔婉宁起初并未在意,只当是民俗偏方。但一位在边境交流区协助工作的、精通药理的墨家弟子偶然发现,将这种药泥涂抹在受污染土壤表面,虽然无法根除污染,却能暂时稳定粒子活性,为谐振场的作用创造更佳的环境。不同文明面对同源威胁,竟摸索出了互补的路径。崔婉宁仔细研究了配方,将其中的思路融入谐振场的微调,进一步提升了净化效率。
然而,技术的扩散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在一个位于宋夏边境附近的净化点,操作者为了尽快见效,擅自提高了谐振场的输出功率。结果,装置并未过载损坏,反而引发了剧烈的能量反冲——一股混乱的、带着明显敌意的能量波纹以装置为中心扩散开来,瞬间扼杀了周围刚刚萌发的生机,甚至让附近几名协助的村民出现了短暂的意识恍惚和恶心感。
消息加密传回汴京,崔婉宁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绝非简单的操作失误。她反复核算设计,确认装置本身在安全阈值内。唯一的解释是,污染粒子并非完全被动,它们内部蕴含的“逆熵编码”或其承载的“坤元系统”残留意志,具备某种防御机制。当净化的力量试图强行扭转其秩序时,触发了这种基于信息传递特征的反击——它们试图将自身的“扭曲”秩序,反向施加于净化力量本身。
“它们…在‘学习’抵抗?或者说,是在执行某种预设的防御协议?”崔婉宁感到一阵寒意。她迅速将这次能量反冲的详细数据记录下来,加密后,通过秘密渠道紧急送往边境交流区,提醒墨衡和李三注意这一现象。
在汴京的秘密工作间里,崔婉宁对着记录反冲数据的素绢沉思。能量波纹的图谱杂乱无章,但在她运用“雷纹溯形”原理进行深度解析后,一些极其微弱、却带有规律性的能量纹路逐渐显现出来。这些纹路…她蹙紧眉头,调动记忆深处那些来自林沐然“最后备份”晶片的碎片信息。其中一些关于星象观测和古老仪器的模糊记忆里,似乎存在着类似的能量签名特征——那并非“坤元系统”的风格,更加古老,更加…恢弘,带着一种审视星海的冰冷与精确。
几乎就在她产生这个联想的同一时间,来自边境交流区的加急密信送到。信是墨衡亲笔,语气凝重。信中提及,李三在协助分析崔婉宁传来的能量反冲数据时,其意识中那些属于“坤元系统”的冰冷日志碎片,突然异常活跃起来,并短暂地投射出一段清晰的、绝非李三或林沐然所知的信息:
“警告:检测到非授权访问尝试。触发底层协议:前代文明‘生态修复协议-曦和’接入验证程序。验证失败。日志记录:污染标记点A-7(秦州)衍生净化行为,已记录反制模式。提示:更高权限”
信纸从崔婉宁指间滑落,飘落在桌案上,与那张描绘着异常能量纹路的素绢并排。
林沐然记忆碎片中的古老能量签名…李三意识中系统日志提到的“前代文明‘生态修复协议’”…还有这能量反冲中隐藏的、与“坤元系统”粗暴扭曲截然不同的、更为深邃的技术痕迹…
无数线索如同散落的珍珠,在此刻被一根无形的线串联起来。
“坤元系统”并非源头?在它之前,还存在过一个更古老的、可能拥有“生态修复”能力的先进文明?而“坤元系统”,或许只是这个古老文明的造物,或者…继承者?甚至可能是导致了古老文明湮灭的“故障”或“背叛者”?
这个推测太过骇人,却也完美地解释了诸多疑点:“坤元系统”技术中那些超越时代、却又显得偏执扭曲的部分;那枚耗尽能量的神秘生物晶片中蕴含的、与“坤元系统”风格迥异的“相位抵消”防护场技术;以及眼前这污染本身,既带有“坤元系统”的标记,其反噬机制中却又透露出更古老技术的影子…
她立刻铺开新的羊皮纸,开始将林沐然记忆碎片中的能量签名、能量反冲数据中的异常纹路、以及系统日志中提到的“曦和”协议关键词,逐一记录、比对。一个新的、更加庞大而古老的谜团,正在缓缓揭开一角。这已不仅仅是土地净化的问题,而是触及了这个世界更深层的、关于文明轮回与湮灭的终极秘密。
终南山深处,一座简陋的茅屋内,已归隐的范仲淹收到了门生秘密送来的土地疗愈进展简报。看着纸上描述的细微绿色生机,以及附带的、关于崔婉宁最新推测的只言片语,这位昔日的政治家、思想家沉默良久。他走到窗边,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提笔在纸上缓缓写下八个字:
“天工开物,存乎一心。”
这评语,既是对技术突破源于人心智慧与坚韧的赞许,似乎也暗含着对即将揭开的、更为恢弘而危险的古老谜局的一种深意莫名的警示。
喜欢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