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徐州城外的农田里满是丰收的景象,百姓们忙着收割庄稼,脸上洋溢着安稳的笑意。这日,高铭远正在府中处理军政文书,一名兵士匆匆来报:“侯爷,北狄派使者来了,此刻已在城外等候,说要面见您与沈将军,商议边境通商之事。”
高铭远放下手中的笔,眼神微沉。他转头看向一旁正在擦拭兵器的沈策,缓缓道:“北狄此时派使者来,怕是不只为了通商,更想探探咱们的虚实。”沈策放下长剑,点头应道:“没错,得小心应对,别让他们看出咱们的破绽。”
两人随即起身前往城门。城门处,北狄使者身着皮袍,身后跟着十余名随从,神色傲慢地站在城下。见高铭远与沈策出现,使者才微微拱手,语气带着几分试探:“久闻镇北侯与平远将军威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我北狄可汗有意与中原修复关系,特命我来商议边境通商,不知二位大人意下如何?”
高铭远冷笑一声,目光锐利地盯着使者:“通商之事,需朝廷定夺。不过,贵使怕是忘了,前些日子,贵国使者还与镇国公勾结,意图谋反。如今镇国公已伏法,贵国突然提出通商,未免太过蹊跷。”
使者脸色微变,却很快恢复镇定:“那只是个别使者的私下行为,与我北狄可汗无关。如今可汗只想与中原和平相处,互通有无,还望二位大人不要误会。”
沈策上前一步,语气强硬:“若贵国真有和平之意,便该约束好边境的兵士,不要再犯我中原领土。否则,即便通商,也不过是缓兵之计,我们不会信。”
使者见两人态度坚决,不敢再多说,只得道:“我会将二位大人的意思带回,再与可汗商议。还请二位大人允许我在徐州城内停留几日,也好看看中原的风土人情。”高铭远与沈策对视一眼,点头同意:“可以,但你的随从不得携带兵器,且每日的行踪需向兵士报备,不得擅自离开。”使者无奈应下,随后被兵士引着前往驿馆。
接下来的几日,北狄使者果然在徐州城内四处走动,时而观察城防,时而询问兵士数量,处处透着试探。高铭远与沈策早有准备,一方面让兵士在城防处故意展示精良的兵器和严密的防守,另一方面则让百姓们正常生活,展现出徐州的安稳与富足。
几日后,使者见探不到太多有用的信息,便向高铭远辞行,准备返回北狄。临行前,高铭远交给使者一封书信,语气严肃:“这封信请你带给北狄可汗,告诉他,若贵国真心想与中原和平相处,便拿出诚意;若再敢勾结逆贼、侵犯边境,我们定不会手下留情!”使者接过书信,不敢多言,匆匆离去。
送走使者后,沈策对高铭远道:“北狄这次探完虚实,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动作,但咱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不如我们亲自去边境巡防,看看各关隘的防御情况,再加固一番。”高铭远点头:“好,明日我们便出发,先去青石关,再往东边的雁门关巡查。”
次日一早,两人率领百名兵士,前往边境巡防。一路上,他们查看了各关隘的城墙、粮草和兵士训练情况,对防御薄弱的地方下令立刻修缮,还亲自指导兵士演练阵型。在青石关,李奎向两人汇报:“自从上次大战后,我们又招募了两百名兵士,粮草也足够支撑半年,就算北狄来犯,也能抵挡一阵。”高铭远满意地点头:“做得好,继续保持警惕,不可懈怠。”
两人在边境巡防了半个多月,直到确认各关隘防御稳固,才返回徐州。此时的徐州,经过数月的整顿,军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高铭远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的边境,对沈策道:“只要我们守住边境,让百姓们能安稳生活,就算付出再多,也值了。”沈策点头,目光坚定:“以后,咱们一起守护好这片土地。”
日子一天天过去,北狄果然没有再犯边境,中原与北狄的边境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和平。高铭远与沈策依旧坚守在徐州,时常前往边境巡防,他们的名字,也在百姓们的口中代代传颂,成为了守护边境的英雄象征。
喜欢高铭远传奇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高铭远传奇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